备研期间,又无法抑制地开始读黑塞,也是月末。会想起第一次读《荒原狼》,虽然一些意识流的文字让我无法完全捉摸透彻(现在好像也不行),但它从头到尾每个字都吸引着我。在以前的日记里,我写过它打开了我,用打开这个词虽然抽象,但却很准确。
我会忘记很多很多过去的事情,但我知道我通过阅读留在心里的痕迹很难消失。我为什么阅读呢,归根结底想解决的问题我想就是,想为生活中太多太多不对劲的事情找到出口,想为自己的觉察找到依据,想在考研期间的图书馆里抬起头来,找到让自己喘息地那一瞬间:为什么不对劲的事情处处上演着,形成一个无形坚实的网,而人们在那里面自得其乐,处处着手帮着编织那个网,不停地拉人陷入,为什么没有人觉得不对劲、不舒适?我曾在那种困境中挣扎过很久,也在那种障碍中一步步走了过来。我无法苟同生活中处处的简单粗暴,人们对自己的粗暴和愚弄,由此而对他人的。人应当是优美的,或是干净的。虽然直到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种最简单的原则反而是需要个人付出巨大努力甚至牺牲才能达到的。我也知道自己很无知,因为这消耗了太多能量。而且这种要求很容易堕入另一种矫作,堕入对自己他人的苛刻。在逼仄的图书馆里,我几乎不想歇一口气,在休息的间隙快速翻完。伴随着书页的飞快掠过,白天变成黑夜。
故事里的主人公租住在中产人家的阁楼里,一个贫穷的作家,旅居,爱莫扎特,歌德,严肃看待世界,却无时无刻不处在严肃与生活的戏谑中。他在叙述者眼里是怪异并矜持的,这种感受是中立的带有审美式的,起码在外人眼中的主人公,他的生活是被理解,被观望,有无限距离,却美丽的。人们只能像欣赏一朵花一样去看它,描述它,爱怜他的痛苦,叹息他的孤独,而不能把他列为自己平行生活的一部分。有他的对照,我们偶尔会为自己或大部分人的拙劣难为情一会,但还是深深明白这种温吞的围墙给自己带来的保护和依靠,它是毕生追求并希望遗传下去的优质生活,任谁绝不会牺牲半点利益和风险跳出去,拙劣一点根本不是问题,偶尔难为情一点也根本不是问题,有很多方法可以避免这个问题的发生,不去碰那面镜子,主动失去审美的愿望或是诋毁它,或是在镜子里发现更多不如我们的存在。叙述者在这两者之间,他欣赏花,从花中看到自己、他人,也明白自己绝不是,也不想做花。这是他作为大部分普通人象征的一点点矛盾。
http://www.dxsbao.com/art/40934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