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中国,巫与教育便开始息息相关。首先,巫是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巫师作为古代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对创造和传播神话故事以及古小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尽管他们的最初目的并不是知识的传播,而是为了使有更多的人将对神话传说的兴趣转为对巫术的信仰,同时对巫术的崇拜更加执着。后来巫师的降级与早期教师阶级的出现也有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开始建立,王权衰落,礼乐崩坏,文化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其中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官学衰落,私学兴起,一些破落却掌握一定文化知识的巫师流落到社会下层,成为私学的教师,由此私人讲学之风盛行,诸子并起,百家争鸣。而古典书籍与教材中也不难找到巫文化的影子:怪诞的《山海经》、文学开篇《诗经》、巫歌《楚辞》、《易经》还有《老子》……不仅如此,在天文、文学、文字、艺术、医学、地理等领域的发展中,仍氤氲着浓厚的巫文化色彩
近代欧洲的教育体系我并不是很了解,直观上感觉与其更相关的应该是宗教和神学,但我也不是很清楚巫文化和神学的根本区别在哪里。从一些历史读物上看到的,从亚历山大东征起,东西方文化,尤其是地中海地区各古老民族的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进行汇合,这个过程一直延续到罗马化时代,最后结束于基督教的胜利。基督教文化鲜明的宗教特色,使罗马帝国晚期和整个中世纪的教育,渗透了神学的性质,以当时的信仰主义举例,它抬高神学,并以此作为判定真理的标准,贬低理性在认知中的作用,这是一种“盲信”,一些教会学院甚至强迫学生盲目崇拜《圣经》的教条,绝对服从教师,不允许对所学内容有所怀疑。随着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天主教会所主张的“神权高于王权”已不适用于社会的发展需求,急需变革和改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基督教文化逐渐转变为新教文化。其中文艺复兴中最重要的人本主义使教育宗旨也与过去的教会教育有了很大区别,从培养无所作为的教会职员转为培养能过积极从事政治、文化、经济活动的社会活动家,教育对象也进一步扩大和下移。
随着科学理性之光的闪耀,处于当代文明社会之下,巫文化已经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中,但想象的小说故事、音乐绘画又或者是我们自行建构的人权法律,虚拟地围绕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这是几千年来人类通过慢慢试探磨合才形成的一种共同的默契,没有原因,但人人都觉得不难理解。无论是巫、神甚至是现在盛行的科学,都或多或少的浸泡在虚拟之中,我们在本是一无所有的地球上建构前提,建构认知。
http://www.dxsbao.com/art/4093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