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历来拥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印记。箸文化,便是其中之一。
一双筷子中,可以看出人事。
箸一头圆、一头方。圆的象征天。方的象征地,对应天圆地方;这是中国人对世界基本原则的理解;手持箸时,拇指食指在上,无名指小指在下,中指在中间,是为天地人三才之象,这是中国人对人和世界的关系理解。中国人遵守太极和阴阳的理念。太极是一,阴阳是二;一分为二,这代表着万事万物都是有两个对立面组成的。合二为一,这阴与阳的结合,也意味着一个完美的结果。一家人团坐在一起,围着一汪炉火,密密切切说着暖心的话语,在筷子中体现的是家庭的温情。
一双筷子中,可以看出历史。
“筷箸”中的“箸”就是筷子的意思,也是古代人们对于筷子的称谓。当然,不同的朝代对于筷子的称谓还是不尽相同的。
在《史记》中记载,商纣时期,称筷子为“箸”,也称“木箸”,两汉时期和隋唐时期,人们又称筷子为“筋”,就在诗人李白的《行路难》中写道“停杯投箸不能食”,诗人杜甫也在《丽人行》中写道“犀箸厌饮久来下,鍪刀镂切空纷纶”。但是,从唐代之后,人们就统一称筷子为“箸”。
而今天,我们惯称的“筷子”也不是没有渊源的,其中的寓意也有着对于祝福的祈求。在明代,有古籍《菽园杂记·卷一》曾记载,吴中船民特别忌讳“箸”的发音,因为,渔民在打猎的时候最大的祈盼就是能够顺风顺水,所以,他们也最忌讳行进中遇到“住”,一旦船在海面上停住了,也就意味着没有了生意,除此之外,他们还很忌讳船“蛀”,因为蛀船同样是无法打渔的。所以,针对这样的情况,渔民开始反其意名之,起名为“快子”。又因大部分的筷箸都是由竹子制成,所以,随着岁月的变迁,逐渐就有了“筷子”的称呼。
一双筷子之中,可以看出规矩。
民间关于筷子的禁忌有十多项:忌“三长两短”,两只筷子要长短一样;忌“仙人指路”,使用筷子时食指单独伸出不好,老北京称之为“骂大街”;忌“品箸留声”,不要将筷子在嘴里来回嘬;忌“击盏敲盅”,乞丐讨饭才会这样;忌“迷箸刨坟”,用筷子在盘里翻来翻去;忌“泪箸遗球”,夹菜时把汁滴在桌上或其他菜里;忌“乾坤颠倒”,两只筷子大小头颠倒;忌“定海神针”,将一只筷子插在盘里菜中间;忌“当众上香”,把筷子插在饭里送给同桌。
在这种独属于箸文化的氛围之中,不同场合用不同颜色的筷子也拥有了自己的规则,如喜事用红筷子;而丧事忌讳,要用白筷子,表示对死者的尊敬。一双筷子要同一色,如果用杂色筷,预示家庭不和。
东方思维是力求万事万物合于自然之理,即“合乎道”。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从筷子所透出的是简则易行,易行则有功的哲理,在中国历史上始终拥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树高百丈有根,水流千里有源。
http://www.dxsbao.com/art/3754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