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校园文学 >

年龄最小的烈士——”小萝卜头“

来源:洛阳师范学院 作者:快乐小宁

百年征程,不忘初心;信念如磐,一脉相承。一个个红色故事,既浓缩着共同的历史记忆,也体现着时代的价值追求。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青马班学员一起,了解中国年龄最小的革命烈士——“小萝卜头”的故事。

小萝卜头,本名宋振中,乳名森森,别名小萝卜头,江苏邳县(今邳州市)人,为宋绮云和徐林侠的幼子。1949年9月6日,宋振中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歌乐山下的松林坡,年仅8岁,为中国年龄最小的烈士。

“小萝卜头”的父亲叫宋绮云,与母亲徐林侠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党组织派到杨虎城处工作,担任《西北文化日报》的社长和总编辑。西安事变前夕,宋绮云参加草拟张、杨,抗日救国八项主张等文件,徐林侠筹备妇女救国会,并协助宋绮云开展革命活动。事变发生后,宋绮云利用《西北文化日报》,全面介绍事变的起因、经过,积极评价事变的实质和意义,广泛宣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1936年12月11日晚,他被杨虎城叫到办公室参加一个紧急会议。第二天,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1941年,已经是国民党第四军少将参议的宋绮云,被特务们以一封假电报骗他回家,谁知,刚进家门的宋绮,就被蹲守特务们秘密逮捕了。宋绮云被捕后,妻子徐林侠每天步行30多里,到西安城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看着徐林侠四处奔走,特务们又故技重施,让徐林侠送来换洗的衣服。虽然明知这很可能是陷阱,但徐林侠还是抱着还没断奶的“小萝卜头”去了西安,只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小萝卜头”和妈妈一到西安,就被关押进了“白公馆”的女牢。这里牢房狭窄矮小,阴暗潮湿,终年不见阳光。离牢门不远的地方,放着一个大便缸,臭气熏得人喘不过气来,被关在这里面的人们,每天都闻着这种味道吃饭、入睡,在狭小的牢房里,恶臭引来了苍蝇、蚊子、臭虫。除了刺鼻的臭味之外,还有时常传来的恐怖声音,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从那里传来难友们的惨叫,以及特务毫无人性的狂吠。被关押在这里的人们,每天只能分到一碗用霉米糠和烂白菜帮子煮成的臭水汤。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宋振中变了模样,他细胳膊细腿皮包着骨头,小小的身躯却顶了个大脑袋,难友们怜爱地给他起了个绰号,叫“小萝卜头“。

虽然在襁褓中就不幸被捕,但徐林侠却从没忽视对宋振中的教育。她经常给幼小的宋振中讲革命故事,让他从小就拥有正确的善恶是非观。在徐林侠的教育下,宋振中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

一晃多年过去,眼看着“小萝卜头”就快六岁,到了上学的年纪,就与同牢房的难友一起商量,为“小萝卜头”争取读书的机会,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

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

在那样的生存环境之下,宋振中依旧相信光明,依旧对未来有着美好的向往。

随着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已经风雨飘摇,然而,对于秘密关押的“政治犯”,蒋介石命令:一律不准释放。1949年8月25日,蒋介石下达了分批处决“政治犯”的密令。1949年9月6日,小萝卜头一家倒在了血泊里,他们被杀害后,就地被埋在小屋里,特务们还在地面浇灌了水泥,冲洗了地面上的血迹,以掩盖自己的罪行。

牺牲时,小萝卜头甚至不满9岁,距离新中国成立仅24天。重庆解放后,当小萝卜头的遗骸被发现时,他的两只小手死死地握在胸前。里面握着的,是狱中的老师送给他的那一小截铅笔。

这个不到9岁、头大身子小的孩子,一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不知道真正的糖是什么样,却可以分辨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小萝卜头和那些革命先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仍然坚持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们那么热爱祖国,并且乐观自信,对革命充满信心。我们应该以小萝卜头为榜样,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http://www.dxsbao.com/art/3525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追寻水浒遗风,感受剪纸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水浒好汉城学习郓城剪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神农文化,传颂中医神话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梁氏骨科传承人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拾遗社会实践队赴中国陶瓷琉璃馆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巧匠细雕琢,陈木焕新生 ——拾遗社会实践队寻访张氏木雕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醋香飘深巷,技艺传千年 ——拾遗社会实践队参观王家园子醋工坊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多彩非遗文化,感受面塑魅力 ——拾遗社会实践队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纸与刃的相遇 ——拾遗社会实践队采访剪纸传承人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莒县过门笺——拾遗社会实践队赴莒县古城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报护水资源,不松懈
许昌学院“正青春创绿尚”暑期实践队第七天七月四号今天是许昌学院“正青春创绿尚”暑期实践队第七天,每个人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今天实践队的工作主题是水资源保护,各个小组都对这个主题展开工…
钧瓷调研,仍在路上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钧瓷实践小队”
今天是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钧瓷实践小队进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第四天,今天的任务以调研为主,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到知行合一,所有的推论都需要经过实践来证明,经过前几天的准备,今天大家展…
改革春风吹富了满洲里 ——许昌学院红色行动队队员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满洲里市商贸巨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40余年来,我国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沿海、沿江、沿边开放政策驱动下,满洲里在1992年正式被国务院批准为沿边开放城市,并批准建设中俄互市贸易…
动手测验pH值,分析莲城水质
动手测验pH值,分析莲城水质——许昌学院“识植物,析水质,共建莲城”暑期实践队对采集到的水样进行pH值测试2021年7月4日,同学们早早的来到了学校理科综合楼实验室,准备进行今天的测pH值实验。在实验老师向我…
再见满洲里北海公园 ——许昌学院红色行动队队员考察满洲里北海公园
2021年7月3日,家住内蒙古自治区的红色行动队考察组队员徐艳萍同学自发前往满洲里市北海公园进行实地记录考察,本次考察的目的是调查满洲里北海公园的变化并且记录满洲里北海公园内的红色元素。上午9时,考察…
禹州神垕——钧瓷的故乡 ----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钧瓷实践小队
7月3日下午,为了响应国家防疫号召,许昌学院钧瓷实践队成员线上查阅关于禹州神垕钧瓷的资料,并积极在QQ群里分享自己查阅到的资料,互相探讨禹州神垕钧瓷的奥妙之处。禹州钧瓷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独有的国…
从民国到现在,从朱集到商丘 ——红色行动队走访家乡之变,商丘火车站的演变
2021年7月3日上午8:00,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实践队队员王帅于河南省商丘市进行走访家乡的社会实践活动,考察收集商丘火车站的发展演变资料,了解商丘火车站的发展历史。商丘火车站建于民国时期并发展至…
三门峡七十年之变 ——暑假社会实践队红色行动队实地走访,家乡之变
2021年7月3日,许昌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红色行动队队员艾欣艳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进行实地走访,通过搜集旧址记录照片和进行记录拍摄来开展今天的实践活动。旧时期的百货商店带着浓厚的民国气息,再看现如今…
测量pH值,分析水质,加强水体保护措施
测量pH值,分析水质,加强水体保护措施——许昌学院2021“识植物,析水质,共建莲城”暑期实践队对水样进行pH值指标测试2021年7月4日,许昌学院“识植物,析水质,共建莲城”暑期实践队开始了第五天的社会实践活…
雨花台上淡生死 青年党魂永不灭
在无锡市西郊梅园后孔山之麓的竹林深处,有一道半圆形的矮墙,围着一座坟墓,四周种着松柏。墓前竖着一块石碑,上刻“革命烈士顾衡同志之墓”的字样。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市民自发前来祭扫。这是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