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市西郊梅园后孔山之麓的竹林深处,有一道半圆形的矮墙,围着一座坟墓,四周种着松柏。墓前竖着一块石碑,上刻“革命烈士顾衡同志之墓”的字样。每年清明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市民自发前来祭扫。
这是一位出生于江苏无锡教育世家的年轻人,自小天资聪颖,成绩优异。怀着“读书救国”的思想,他刻苦学习,并于1927年考入东南大学数学系,后又转入物理系,并参加了由北京清华大学爱国学生组织的救国社团——大地社。1928年济南惨案事件的发生和当时社会的贫瘠,更点燃了他心中的爱国激情。在与进步青年的接触中,他逐渐认识到“科学救国”道路的行不通,并走上了革命救亡道路。
他,便是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陈展的顾衡烈士。
顾衡从小品学兼优,在求学过程中,他了解到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是如何勾结起来残害中国人民。义愤填膺的他,将自己全部的热情都投入到了反帝爱国运动中。
1929年冬,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已就读于国立东南大学的顾衡冒着随时被捕的危险,北上寻找党组织。第二年,中共清华大学支部决定吸收顾衡为共产党员,派他南下安徽恢复太湖地区被破坏的党组织。
当时的太湖连年遭受灾害,农民饥寒交迫,周遭的树皮都被扒光了,国民政府却依然增捐加税,逼得农民走投无路。农民的苦难煎熬着顾衡的心。怎么办,一定要到农民中去,身为太湖县委书记的他,一改文弱书生的形象,把头剃的光光的,身穿土布衣服,学说皖北土话,神情谈吐和农民没有两样。顾衡和农民一起干农活,拉家常,在劳动中启发农民的觉悟。那原本握笔的双手也常常磨出水泡,没等结痂就又磨破了。
顾衡的双手早已面目全非,但他的心却愈发坚定:到农村去,到群众中去!那如枯树皮般的双手承载了革命青年无悔的选择,刻印着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1933年夏,顾衡受组织委派到南京,担任中共南京特支书记。当时,南京市委已遭破坏,仅剩一个特别支部,党员不足10人。顾衡的任务是在这个军警、特务密布的城市里,为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进行艰苦斗争。后来,南京特支扩大为南京市委,顾衡任南京市委组织部部长,他除了发展组织外,还要筹措经费,起草、复写和油印等宣传工作也是由他负责。
1934年8月7日,顾衡正在他的秘密住所印刷党的文件时,遭到了敌人的抓捕。
顾衡的父母听说儿子被捕,心急如焚,立即从无锡赶到南京。为了不连累家人,不让敌人掌握更多的真实情况,顾衡就假装不认识自己的母亲。他说:“我叫翟大来,不是您的儿子,不要认错人了。”并对前来劝降的敌人义正辞严的说:“共产主义是我的信仰,是决不能动摇的!我只要还有呼吸的时候,还是要干共产党。我死了,还要教育子孙永远干共产党!”
1934年12月4日清晨,当荷枪实弹的宪兵和看守来到牢房前时,顾衡知道最后的时刻到了,他平静地伸出手和难友们一一握别,昂首跨出牢门,以无比激昂的声音高呼:“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顾衡用他年轻的生命捍卫了自己崇高的信仰!
http://www.dxsbao.com/art/3525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