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这个暑假能够拥有这样一个“三下乡”实践的机会,让我去到下庄村,在那里体验不一样的农家风情。
最开始知道下庄村这个小村庄,还是在巫山新闻的微信公众号了解到的。看见了毛书记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和时代楷模,在人民大会堂与习大大握手。其实最开始让我诧异的是在巫山这样一个偏远的县城里,还能有这样一位大人物。出于感兴趣,我后面去百度搜索毛书记的有关词条,知道了下庄人修筑天路的故事,可能是因为在网页上粗略的阅读,这个事情也没有带给我多大的震撼。假期回家还会和妈妈谈上两句,说我们县里出了个大人物,还和习大大握手了。我们村子里的人把这下庄村叫做天坑村。
站在下庄村的观景台上,给我印象最深的便是群英筑路谱,上面写满了英雄的名字。后面仔细一看,有6个名字被方框框了出来,就是在修路中牺牲的村民,最小的一个只有28岁。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涌上了心头,或是心酸,或是感叹。其次是观景台上的风景,回来来时路,公路上方便是垂直的崖壁,无法想象村民们修筑这条路是有多么的困难。鱼儿溪从两山之间跃出,形成了一个小瀑布。从观景台俯视卧在天坑中的下庄村,直观全貌。
天空中飘着小雨,我们一行人停在了下庄村的主题邮局旁。旁边就是下庄人事迹陈列馆。在等待县长带来的时间中。我和姜梦兰站在陈列馆门口,观看了完整的下庄人修路的纪录片。看的时候,整个人都不自觉的投入了,感受不到外界对我们的干扰。纪录片本身的魅力就在于它在讲述一个故事的时候,带给人的是一种直观体验。纪录片中,毛书记发动全村村民,一起筹钱,购买开山所要用的火药,炮眼等,在近垂直的峭壁上硬生生的凿出了一条路。最令我为之动容的,还是黄会元的故事。在外地打工的他,接到毛书记修路的信后,马上赶回了家,还拿出了自己的一部分积蓄,买了可以钻石头的机器。但是命运还是伸出了他的厄运之手,只听见山底的放哨员喊到:“失格了!失格了!”从山顶滚落的巨石将年轻的黄会元推向了谷底。等毛书记他们到达谷底时,只看见黄会元裸露在外面的双脚,身体已经被碎石完全掩盖。旁边的石头上留下来一个像惊叹号一样的血迹。此时的黄会元,家中还有妻子儿女,和年迈的老父亲。看到这里,我的情绪早已经被牵动,泪水在眼眶打转。我站在原地,久久不能回过神来。后面,黄会元的父亲在灵堂里说了这样一句话:哪怕是我儿子已经死了,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不要放弃修路,只有我们这一辈人把这个路修通了,才能造福下一辈。于是便有了陈列馆中众人在灵堂里一起举手同意修路的画面。或许,只有当你真的走到这个村子时,才能真切的体会到这之中的艰辛与不易。
第一天下午,我们三个人一起入户调查,发放问卷。走进每一个村民家,与他们进行交流。村民们都非常的热情,给我们搬椅子等,可以说是盛情难却。我调查的第一个对象时一个老爷爷,已经有80多岁的高龄。通过聊天,我知道,也有因为当时年纪比较大了,无法参与修路,但他还是把自己的一些积蓄拿了出来,当做修路费。每每谈到这条出山路的完成修筑,也有脸上总会露出笑容。我和小唐顺着公路,走到了最后一户人家。是两个奶奶住在一起的,他们留在这里带孙子。他们住在一个两层的楼房里,但其实二楼还是一个空壳,里面还没有装修,我告诉奶奶不用着急,慢慢来就可以了。她说这几年的国家政策好,自己的日子过的比之前舒坦了很多。这里的村民都非常的淳朴,热情。和《桃花源记》中的人几乎一模一样。
第二天早上,我们早早的到了愚公讲堂,等待毛书记给我们讲故事。再次听见这个故事,自己的想法又有了不同。我觉得,毛书记非常的平易近人,他没有村干部的架子,很实在的为百姓做实事。他说:“作为一名党员,就是应该为老百姓办实事,为老百姓服务,不要去搞那些偶的没得。”毛书记真的将党的宗旨践行的很好。是我们这一辈人的楷模。下午,我和陶圆等四人一起去村里拍摄,为旅游攻略准备素材。虽然遭遇了大雨,拍摄有点不太顺利,但好在雨中的下庄村又有另外一番风情。
第三天上午,我们去到了村里的小学,为当地的孩子上了一堂党史课。虽然孩子们平均年龄比较小,但他们在课堂上都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我们完成了支教活动。从毛书记哪里了解到,下庄村一直都非常的注重教育这一块,也希望以后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来到这里,发展下庄村的教育,让这里的孩子都能够走出大山,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
这次的三下乡实践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很好的体验,让我又学到了许多,对下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作为一名巫山人,希望以后能为家乡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