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体悟革命文化,追寻红色记忆,浙江农林大学的“寻找红色根脉”社会实践团队于2021年7月21日上午走进临安的於潜镇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寻找红色根脉”社会实践团队的定位为党史学习实践团,依托於潜的红色资源,组织青年学生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体悟红色文化等多形式活动,以引导当代大学生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在实地考察中为乡村的红色文化建设献计献策,学以致用。
参观报社遗址,瞻仰历史丰碑
《民族日报》社旧址设原为於潜镇鹤村何家祠堂,清代建筑,四合院式,历经风霜与战火的洗礼,如今成为临安市“红色之旅”景点,同时也是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39年1月5日,《民族日报》在此创刊。《民族日报》名义上由国民党主办,实际上由社长王闻识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进行编辑创作。其创刊誓言、办报原则、宣传策略都坚守我党团结抗战的正义主张,被誉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
21日上午九点,团队首先来到《民族日报》社旧址纪念馆进行参观。推开饱经风霜的木门,跨进具有年代感的旧门槛,感受到浓重的历史气息。引导员热情地迎接了团队成员,为团队介绍了《民族日报》的性质、创设过程和宣传作用,并细致地讲解了旧时印刷机、圆墨台的工作方式,团队成员纷纷感受到当时印刷报纸的不便、低效,顿感宣传革命精神、开启民智、激励民众抗战的《民族日报》来之不易。
图为报社当年所使用的印刷机
期间,团队经过引导员的讲解了解到,在办报的七年中,有十九名中共地下党员、“民先队员”和抗日新闻工作者,为捍卫中华民族的神圣尊严,抗日救国,竟遭反动势力的绑架和囚禁,经受了各种毒刑的摧残;有十二名中共地下党员和抗日新闻工作者惨遭杀害,喋血报坛。
图为实践团了解十二烈士
互动讲解结束后,团队成员自行参观报社遗址,观摩革命时期报社简陋的工作台及陈列着的各种印刷工具,阅读革命先烈留下的手稿和他们的英勇事迹。团队成员们静立在庄严肃穆的革命先烈纪念碑前,感受到浓厚的爱国氛围。
走进浙西前哨,宣扬抗战精神
《民族日报》社纪念馆分为两个展区:第一展区和第二展区。第一展区展示的是报社的发展史,第二展区展示的是浙西抗战史。第一展区有一架四开印刷机和两架圆墨台,原版报纸,还有部分报社当时工作的用具;第二展区主要以多媒体介绍为主加一部分老照片展示。
参观完第一展区,团队跟随引导员走进第二展厅。展厅呈环形,介绍了浙西地区抗击日本侵略的主要历史活动。通过影视录像、3D拟人、模型复刻等形式,向参观者再现了当年临安抗战的激烈场面。
图为实践团通过模型复刻了解浙西抗战战况
身临於潜村镇,领略红色氛围
上午十一时,团队抵达於潜镇人民政府,与相关负责人就於潜红色文化的布置与宣传及进行交流探讨。期间,团队了解到目前国内的红色宣传教育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理论及实践教育力度不够;理论实践缺乏有机结合;宣传内容空泛,欠贴近生活。於潜在红色革命教育方面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通过建设革命纪念馆、打造红旅路线、营造红色文化阅读氛围等方式,传承了於潜的红星精神。对此,团队呼吁:革命纪念馆中的陈列仅仅是天目山、於潜地区浩浩长卷中革命时期的几个片段;於潜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东南战线的最前哨;历史的丰碑,还待我辈有志青年走进於潜,亲临遗址,脚踏实地去感受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走在时代前沿!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同时也是於潜革命运动一百周年。作为浙西抗战的一面旗帜,於潜镇无疑在革命活动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未来,於潜也将在乡村革命文化建设方面做出贡献,争做红色乡村模板的榜样。此次“寻找於潜红色根脉”之行,实践团成员收获颇丰,更加体悟到革命精神的力量,增强了爱农知农强农的情怀和志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3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