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全球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席卷而来,传承与保护“非遗”文化,既是对原生态本质的保护,也是对其进行善本再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人和传承的文化,是生命的文化和生活的美化。为了全面定位民间文化、民间文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地位,把这份珍贵的遗产保护好、传承好。也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让我们广大青年学生拥有一次在基层锻炼的机会,以及响应大学生暑期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2021年8月6日,滁州学院“赴宿州市探访宣传非遗文化”实践小分队前往宿州市对当地的部分非遗进行了解学习和宣传。
本次实践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线下:组内成员前往了宿州市对当地的非遗进行了解和学习;线上:运用现在的新媒体技术:微信微博、QQ空间、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进行宣传和弘扬非遗文化。
8月6日,组内成员到达实践的地点宿州市灵璧县,安排好住食宿等一系列问题后,实践小分队开始真正的踏上了实践旅程。首先前往灵璧县政府宣传办初步了解灵璧石和灵璧菠林喇叭的情况。次日小分队前往灵璧唢呐艺术团、培训机构,参观了机构环境和艺术团的训练及演出,表演者们有很多年轻人,他们都是灵璧菠林喇叭的传承者,小组成员一起观看他们的训练,并融入其中,亲身感受到了灵璧唢呐的魅力。一位表演者表示:“现在传承这些非遗的人越来越少了,我们要担起传承文化的责任。”
8月8日小分队在灵璧县采访当地的居民和非遗传承人,大多数当地居民对当地的非遗灵璧菠林喇叭有很多的了解和看法,他们也对自己当地能将这项非遗技艺传承感到自豪。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当地的非遗传承人,通过采访,了解到他是一位注重品德修养、德才兼备的民间艺人。“人各有志,现在时代不同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学习菠林喇叭这种比较传统的东西了,好在还是有人愿意学,愿意传承这种文化的,灵璧菠林喇叭薪火相传,非遗传承后继有人!”老者发出这样的感慨。
8月9日,小分队前往泗县探访唱挂轴、体验面灯制作。首先到达了泗县文化馆了解泗县非遗文化,并探访了解唱挂轴及面灯的演变过程。次日组内成员前往泗县非遗传承人住所观看唱挂轴表演,体验面灯制作。制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发出了感慨:“面灯真是好看、好玩又好吃。”我们也见识到了非遗传承人的手艺,面团在他们手中变得栩栩如生、形象传神,惹人喜爱。
实践结束后,组内成员将多天以来收集的信息、拍摄的图片以及投稿的网站进行综合整理;并请求当地各单位给小分队的实践活动盖章认可。最后运用新媒体技术:微信微博、QQ空间、朋友圈、小红书、抖音等渠道将实践过程及成果展现给群众,进行宣传,让宿州非遗文化普遍进入人们视野,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灵璧石、灵璧唢呐、面灯、唱挂轴等宿州非遗。
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使组内成员对宿州市非遗文化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进一步体会“宿州市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同时了解“宿州市非遗文化”保护的现今状态,了解不同的阶层人士在今社会是如何做到更好地保护非遗文化,以此提高我们青年群体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积极投身于保护宿州非遗的长期努力过程中,将非遗文化精髓更好的传承下去。同时也宣传和弘扬了非遗传统文化,让宿州非遗文化普遍进入人们视野,使更多人愿意去了解并接受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8934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