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绑架是什么?
“道德”原是调整人和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绑架”在法律上的解释指用外力强制他人做某事的行为。道德绑架则是指人们以道德的名义,利用过高的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要求、胁迫或攻击别人并左右其行为的一种现象。 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要求一个人代表团体去随机抽奖,如果抽不到就是损害了团体利益就要受谴责,这同样是道德绑架。“道德绑架”之所以发生,除去人的精神结构不谈,根源就是道德判断的逻辑混乱。
为什么会产生道德绑架?
谈到道德绑架这个词我们不会陌生,我们可能会想到一些网上的案例,也可能会想到身边的一些场景。兴许,我们的内心会很反感,还会充满愤怒。但是,道德绑架是如何产生的,什么样的人才会道德绑架别人?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忽略。事实上,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道德绑架事例发生,是因为人们对一些腐朽的文化误解,对他人的帮助不能满足…道德绑架往往是在那些与己无关却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意识过强和三观不正等没有道德底线的人身上出现。在他们眼里,别人为自己做的都是理所应当的;一些不符合他人实际情况的事总会固执地要求按着自己的想法去做;不会换位思考、不会理解他人,却要求别人以自己的想法为中心…这些无理行为都是非常值得我们反省的!
怎样是道德绑架呢?
今年选秀有一股清流,别的选手都在为出道为努力的时候,他的“努力”也更多的让人注目——努力地避开镜头,努力地劝观众不给他投票,努力地尽早淘汰回家,他就是被称为“民选顶流”的利路修。但他自己也万万没想到,他成为了祖宗系列的第一人,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反向拉票。排名也一路往上走,这时有许多被淘汰的练习生的粉丝就不愿意了。说利路修抢了其他练习生的梦想。
首先我们知道选秀看的是人气,练习生们通过表现自己来获得人气,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和镜头获得观众的喜爱,那就是各凭本事,而这些粉丝因为本身不够了解节目规则而将自己喜欢的练习生被淘汰,一味的怪罪到利路修的“佛系”,上个人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就发泄到他人身上。毋庸讳言,现实生活中我们最爱拿道德说事。道德是砝码,道德是武器,挥舞道德大棒,习惯于道德绑架,这种做法明显不合。道德是用来约束有错的人,不是用来禁锢无辜的人。制定自己的准则,绑架别人的道德,这是一种畸形的价值观。
如何应对道德绑架?
合理地应对道德绑架是杜绝道德绑架这一现象发生的有力途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道德绑架呢?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道德绑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认为,具体的原因包括:对方道德水平不高、争取资源利益、心理不平衡、故意恶心等等。
因此我们要从两个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来分析应该如何应对道德绑架。在社会层面上,我们需要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让大家都明白什么是道德绑架以及意识到道德绑架是可耻的,在自己不对别人进行道德绑架的同时,能发现并制止身边的道德绑架行为,形成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这样才能让道德绑架这种行为彻底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
其次,社会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在个人层面上,我们要学会对道德绑架行为说“不”,坚决不纵容此类行为的发生。我们可以采用合适的方法让对方意识到他行为和言语的不恰当。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道德绑架的例子以及合适的解决方案:
第一种,“你会家装设计,帮我设计下装修呗。”我们这里不提关系足够好的朋友,毕竟你们之间互相帮忙,都是你情我愿的。这里指的大都是普通朋友或者熟人。这种人以“举手之劳”为要挟,强迫你为其办事而又不必支付酬劳,以道德绑架你然后贪小便宜。
第二种,“我都是为你好。”这种常见于亲人,特别是老一辈的家长,他们以“为我们好”的名义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让你不得拒绝他的选择。对于不讲理的家长,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找点事情做,教他们下象棋,打麻将,跳广场舞。
第三种,“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你为我做了什么。”这种常见于夫妻,特别是付出较多的妻子,她们以“为你付出了这么多”的名义,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你,并希望你为其做些什么。对于这样的妻子,最好的办法也是给她们找点兴趣爱好,丰富其内心世界。当然你也是时候做点什么,别让她那么孤单。
第四种,“你那么有钱,才捐那么点。”对象:普通朋友。类似的说法很多,你那么高怎么不打篮球,你学历那么好怎么回来带孩子等,引号中的例子更容易辨别一点。好像你条件好欠他们似的,这种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见咯,毕竟你并不需要条件差你很多的人做你朋友。
第五种,“我太胖,怕不上去(火车卧铺)。”对象:普通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借口,要挟你替其办事,特别是态度还很差。你要记得“举手之劳”、“不值一提”、“小事”,这些都应该是你自己的谦辞,而不是别人要挟你的借口。
第六种,“我是老人,你要尊老。”对象:蛮横老人。他们倚老卖老,挤公交时如离弦之箭,上公交之后立马萎靡不振,堪称影帝级表演。对于这样的人,就给他放最炫民族风吧。
第七种,网络道德暴力。对象:部分网民。他们站在道德制高点之上,对明星、网红、TC等做着各种看起来很高尚的评价,不知道事情发生到他们身上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反应。对于这些人,还是眼不见为净吧。
我们应该有怎么样的反思?
随着“向道德绑架说不”逐渐深入人心,我们又怕出现一种怪圈,人们纷纷打着“拒绝妥协”的旗号,失去社会责任感、同情心和爱心,人们相互疏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则公益广告中的这幅画面:乞讨者向路人索要钱财而并非乞讨,路人一怒之下把之前施舍的钱也收了回去。乞讨者从前是武侠小说里的“丐帮”,现在也有一群“丐帮”,这群“丐帮”让我们逐渐失去了对弱者的信任与同情。换个角度想,人人都觉得这是骗子,拒绝施舍,从一开始的恻隐之心到真的丧失同情心也许就是五六个乞讨者的事情,始终记得托尔斯泰的一句话:你不是施舍给乞讨者,你是施舍给人性。而对于小孩子,你真的要听信“拒绝向熊孩子妥协”,跟一个孩子计较得失?你要计较的应该是他们的父母。
真的不希望在“向道德绑架说不”的运动中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因为在人人压力山大,需要发泄的社会中,好事之人难免不会将事情极端化,而大众追随者的转发与点赞会将未来的悲剧愈演愈烈。
“道德”究竟是什么?想应该就是个“理”字吧。不应该有“传统道德观念”,只应有“传统文化”,不同的“理”对应着不同的社会环境,故不同的时代背景下,道德应随着人性、社会、法律的变化而变化,我们的文明也应该随着文化的深入而逐步提高。
老幼尊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存在,可是“理”一定按序存在吗?拒绝妥协应该是向无理、不文明发起进攻,可是人类善良的本性、宽阔的胸怀、基本的责任感不应该受到损害。
http://www.dxsbao.com/xiaonei/5560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