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常绿杨家岭 革命精神仍坚守
延安7月10日(通讯员 郭宇豪)“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低矮的窑洞,嘹亮的信天游,是我对于延安的印象。为了解学习陕北老区革命精神,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爱我中华”梦之队初心梦之旅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延安市杨家岭革命旧址,探寻那红色的记忆。

队员们在采访老人 通讯员 邹佳秀 摄
远离游客游览区,沿着蜿蜒的台阶向上走,传来一阵锅碗碰撞的声音,满是生活的气息,老人放下碗筷,慈祥的打量着队员,经过一番介绍说明来意,方才知道老人是杨家岭的守山人,在杨家岭山腰的窑洞已经居住了15年之久,这山上领导人旧居的打扫和中央的礼堂大门的开闭全归他和老伴管理。政府在延安市给他分了房子,但他并不愿意去住“一间间跟鸽子笼一样,没意思,还是老窑洞咱延安人住的习惯”老人笑道

老人在介绍当年事件 通讯员 邹佳秀 摄
经过老人的介绍队员们得知,他的父亲曾是一名老红军,曾经亲眼见过毛主席周恩来等领导,而他对杨家岭山下的革命旧址有着深厚的感情,老人跟队员们详细讲解了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在此居住。此地是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延安居住时间最长的驻地,期间发生了不少有影响的事件。如1945年4月23日在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这里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老人在给队员们告诫 通讯员 邹佳秀 摄
延安精神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结晶,是一个含义深邃,刻度精确的坐标,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品德和伟大情怀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旗帜,精神的歌。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它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牢记革命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先烈们激励当代青年人养成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正是先烈们奋不顾身,才造就了现在的安居乐业,人们的幸福安康。
听过老人的讲解后,每个人都受益匪浅,更加深刻的了解与感受了红色文化与先辈们的爱国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9984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