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调研小组的同学们驱车来到了海棠山国家4A级自然保护区。海棠山位于辽宁省阜新市蒙古族自治县,山上的摩崖造像,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普安寺遗址,是“中国藏传佛教黄教东方中心现存代表”。现有260余尊摩崖造像,据说这佛像身上的染料都是取海棠山上的一些植物配制而成的,使人们观后产生对悠久历史的追忆,对设计者和雕刻艺术匠人的丰富联想。这也是我们选择将海棠山的调研作为此次调研重要组成部分的原因。
在查阅资料时,我们找到了一首描写海棠山的词,名为《清平乐》游海棠山
登峰回望,
翠岭千重浪,
谁尽摩崖千百样,
一统万家壁象。
可期十月秋风,
且来把酒廊东。
满目斑斓红叶,
何必雾鼔晨钟。
这更加深了我们对海棠山的自然人文文化探究的渴望。
经介绍,我们找到了海棠山景区的办公室的才晶副主任。在了解到我们是浙江大学寒假实践团队的同学后,她对我们的实践活动予以了认可和期望,并决定亲自为我们进行导游讲解。
我们从山门进入景区之后,感觉到景区的管理有条不紊,环境适宜旅游。由于冬季属于淡季,并没有多少游客,但我们得知,海棠山作为阜新首个4A级景区,在旅游旺季客流量非常大。但是即使在旅游高峰也能保持较为良好的秩序,由此可见治理是非常得当的,也是很有旅游发展潜力的。
在登上普安寺标志性建筑物措钦大殿的路上,我们能够感受到一种佛教特有的朝圣气息。一路阶梯很长,调研小组一些同学由于个人原因,攀爬很费力,但是在浙江大学的公益精神的鼓舞下,坚持着到达了目的地。
在大殿前,才副主任简单的介绍了海棠山藏传佛教的基本情况。随后,我们进入大殿。海棠山普安寺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历经六代五世活佛,是东方藏传佛教中心,素有“小布达拉宫”之称。2002年7月重新修复的措钦大殿正式落成。大殿建筑面积为968平方米,建筑宏伟,风格迥异,整个大殿用黄金6公斤,宝石1200块,是目前东北地区修复建设的最大一座藏传佛教庙宇。由于要尊重藏传佛教相关规定,大殿不允许拍照摄像,所以我们将大殿的详细讲解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随后,我们又在带领下参观了大雄宝殿,小组同学也问出了自己的疑惑,副主任为我们一一解答。
随后,我们开始爬山。虽然冬季人流量很少,但石阶打扫的很干净,旁边也安装有坚实的扶手,保障旅行者的安全。在走到一处摩崖造像前,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十多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佛像,我们感觉到其中的雄伟庄严。随后我们来到了大型摩崖造像前,才副主任为我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海棠山的摩崖造像。
海棠山摩崖造像,种类繁多,从山间到山巅,在大小不同的花岗岩石上,处处雕刻着千变万化的佛像,现保存完好的佛像260多尊,它们最高为5米,最小仅0.3米。有的10尊佛像为1组,最多的一组群像有26尊称为“集仙石”。有些佛像龛上下左右刻有蒙、满、藏、梵和汉文字,有的还涂有彩绘,虽经历300多年的时间,却色彩不退。
海棠山摩崖造像的神态是千姿百态的,有的面含微笑,慈眉善目;有的圆睁怒目,威风凛凛。在众多的佛像中,以释迦牟尼、观音菩萨、弥勒佛、红绿度丹、金刚力士、欢喜佛、千手千眼佛、天王佛、三头六臂佛、阿修罗等佛像为代表。其中,藏传佛教黄教创始人宗喀巴造像雕刻在一块高大凸起的岩石上,格外醒目。此外,还有藏传佛本尊诸佛,因而海棠山又被称为藏传佛教摩崖造像艺术名山。海棠山旅游风景区除摩崖造像外,这里的山峰秀丽,怪石、山溪、稀有的树木、野生花卉构成独特的自然风光。
结束海棠山的调研之后,我们对东藏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多的,我们看到了海棠山文化输出和旅游发展的明显优势,只要再加以相适应的宣传,最终能实现“强大的文化自信”,也能实现经济转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63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