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常态化到高质量:”双减“背景下基础教育生态优化的多维路径

来源: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作者:从容应队

“育人”是国家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大战略任务。2021年7月,“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旨在构建良好教育生态,缓解家长焦虑情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强调统筹推进“双减”政策,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基础教育学生学业负担明显减轻,课外培训治理成效显著。如何持续优化教育生态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

为了探究这一议题,调研团队采用混合研究方法,构建覆盖社会、家庭、学校三大场域的分析框架。在定量层面,调研团队结合理论框架分别设计针对教师、家长、学生的调查问卷并进行预测试,确保问卷质量。数据收集通过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收到来自实际有效问卷教师3882份、家长2301份、学生2610份。在定性层面,团队制定教师、学生、家长三类群体的访谈提纲,共收集到访谈录717份,并对此运用软件进行三级编码分析。

图1 团队深入开展调研活动

研究发现,“双减”政策实施后,社会系统在支持基础教育发展方面存在不均衡与欠充分的问题。一方面,公共服务资源城乡差距明显。城市地区公共服务资源丰富,城区学生在放学后利用空闲时间锻炼身体、参加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的比例比农村学生分别高出7.15%和6.99%;57.23%的城市学生能在校外利用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学习,比农村学生高出10.81%。而农村地区公共服务资源相对匮乏,57.62%的农村学生课余时间主要用来玩电子产品。另一方面,社会文化资源开发不充分,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多由教师自主开发,社会力量参与度低,且大量具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文化资源未被充分挖掘。同时,社会组织参与基础教育建设的力量较为薄弱,43.69%的教师表示没有精力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尽管92.66%的教师认为社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有必要,但实际参与情况不佳。

家庭系统同样面临困境,不协调与欠沟通问题突出。部分家长教育观念滞后,对“双减”政策理解不足,过度关注孩子学业成绩,教育焦虑并未有效缓解。调查显示,仍有69.59%的家长表示焦虑程度不变或者增加,47.6%的教师认为“双减”政策的实施并没有减轻家长的教育焦虑。在孩子成绩不理想时,38.07%的家长选择进行一对一家教或者校外培训,同时,家庭教育责任意识淡薄。虽然多数家长认可自身在品德教育、心理健康关注等方面的责任,但在实际行动中,多位教师表示家长未能真正主动承担教育责任。此外,家校协同机制不完善。50.27%的家长在“双减”推进后与教师的沟通保持不变,36.76% 的家长与教师沟通有所减少,46.29%和52.86%的教师表明需要和非常需要进一步优化家校协同机制。

学校系统作为基础教育的关键环节,其教育性尚需深化。首先,课程教学质量提升面临挑战。教师虽积极调整教学,但68.47%和19.4%的教师表示在教学方面需要和非常需要更科学的指导。同时,14.71%和2.98%的学生对教学质量“一般”和“不满”,21.77%和4.3%的家长对教学质量“一般”和“不满”,反映出学校教学体系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加强教学质量的可视化与评估反馈机制。其次作业设计不够精细,书面作业占比较大,劳动、手工等实践类作业较少,仅25.69%的家长认可作业内容实现分层设计,44.37%的学生希望教师“根据个人情况布置作业”。此外,课后服务资源配置也存在不合理,80.53%的教师表示学校提供的课后服务主要为基本托管,科技创新、艺术、体育等多样化课程不足,且课后服务内容和形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

针对这些问题,研究团队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场域出发,提出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优化路径。在促进社会资源与学校教育有效互动方面,加大公共服务资源投入是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应向农村中小学校倾斜资源,完善教学设施;社区要积极建设教育空间,组织各类活动。同时,学校应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共享,缩小地域差距。此外,挖掘优质社会文化资源,例如将地方特色文化融入课程,丰富育人层次。

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推进家庭角色专业化发展也至关重要。教育部门应利用专家和社区资源,为家长提供培训,提升其教育认知和育人能力。家长自身要加强学习,主动参与家校协作,关注孩子全面发展。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调节自身的教育期望,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将培养视野拓宽到兴趣爱好、技能提升等领域。

学校系统需推进深层次教学改革。首先要加强教师培训,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的教学技能。此外学校还可以强化圆桌教研,建立教授同一班级、同一学科教师的作业设计研讨制度,引进数字作业平台,从而实现精细化作业设计与管理。最后完善课后服务体系,依据学生兴趣调查开设相应的课程,拓展多种渠道丰富课后服务的内容。

此次调研成果意义重大,为“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撑。它不仅让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各界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基础教育生态存在的问题,也为解决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双减”政策将更好地落地生根,基础教育生态将持续优化,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质的教育环境,助力其全面健康成长。未来,随着这些优化措施的逐步推进,基础教育有望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555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微小说:舞龙

穿上大红色的上衣,上衣中间点缀着金色的蜘蛛,两条游龙并排在蜘蛛的两侧,好似在戏弄着蜘蛛,袖口处绣着浅金色花纹,再将宽松喇叭裤套上,用布制腰带将其与上衣束在一起,配上绣花帆布……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工大学子三下乡故事: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北岛在《青灯》中有言:“一个人行走的范围,就是他的世界。”现在坐在我们面前笑容可掬的老人,他大半生都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岁月无情,在他黝黑的脸庞上刻下一道道深深的皱纹……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有感:临池河,知故乡

在没去池河镇之前,我对乡土情结并没有多大的认识,乃至离家在外上大学,感到更多的也是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不太明白今天为何还有人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明明交通如此发……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三下乡有感:从诗意乡村走来,向未来走去

“千里莺啼绿映红,一村掩映万山中”。撑一支长篙慢溯在历史长河的烟波中,滁州,一个风景如画之地,也是人文之美尽绽之处。醉翁曾在山水间留下名篇《醉翁亭记》,“林壑尤美”四字,发……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乡村,方能振兴乡村

目前,我国正处于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发进军的紧要关头,而解决三农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巩固与拓展扶贫攻坚的成果,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促使乡村宜居宜业,无疑是推动国家现代化与……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合肥工业大学学子三下乡:走进文化乡村,助力文化振兴

为了切实了解基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感受扶贫取得的成就,助力扶贫攻坚成果的巩固,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与水平。2021年7月26日,合肥工业大学“共建诗画乡村,同筑百年梦想”软件学院赴安徽省池…… 邱雅玲 合肥工业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

【教科院】教育科学学院举办“星光引路·童心同行”蓝信封系列活动(通讯员吴祥涂湘缘)4月12号下午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蓝信封…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守护怡海小镇的海岸线,共筑生态家园社会实践

怡海小镇,这座位于福建省厦门市的浪漫小镇,以其绝美的海岸线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着无数游客。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海…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把我的大学带回母校:安溪县梧桐中学

安溪梧桐中学位于素有“仙境”之称、闻名遐迩的侨乡文化区——安溪县著名侨乡蓬莱镇,坐落于国家4A级旅游胜地——清水岩山下…

阳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返南安新侨中学宣讲我的大学实践队

福建省南安市新侨中学创办于1954年,坐落于闽南经工商品集散地——南安洪濑镇。其前身为南安私立华侨子弟补习学校,原址梅山…

阳光学院学子返乡助力高考,为学弟学妹点亮逐梦之路

近年来,阳光学院紧扣时代主题,每年利用寒暑假组织近万名青年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实践足迹遍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学…

最新发布

农家乐项目竞争者分析
观光旅游观光旅游是旅游的一项最基本的活动内容。大意为去自己向往的地方进行短暂停留,去观赏当地的风景名胜、人文古迹、城市美景及其风土人情等。旅游者通过观光游览可达到改变常居环境、开阔眼界、增长见…
“渔”跃云端——江西职业技术大学实地调研水产养殖数智转型的新趋势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渔”跃云端团队前往江西九江市瑞昌市与彭泽县两地开启调研,旨在全面了解九江当地水产养殖的现状,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本次调研与养殖户、养殖企业管理人员、技术研发…
公共管理学院学生会健康服务部召开第二次部门例会
(通讯员张容华熊圆鑫许清丽)为帮助志愿者明晰新学期工作规划并进一步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交流,3月7日19点,公共管理学院(以下简称“公管院”)学生会健康服务部于景德楼中栋112教室召开第二次部门例会。参会…
踏高跷,舞春风 —— 司马村高跷队:传承百年艺术,演绎时代风采
高跷艺术在中华大地的广袤土地上,传统文化犹如繁星点点,照亮着历史的长河。其中,河南省内黄县司马村的高跷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为了深入了解这一传统艺术,来自中…
法治宣传接地气:泰州地方性法规情景剧走进社区
为进一步丰富普法宣传形式,提升社区居民对地方性法规的了解和参与度,2025年3月6日,“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组深入海陵区东街社区,为老年居民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普法活动——法治宣传接…
智泊擎岸——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 实践团队研发智控泊离跨界传奇
近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智泊擎岸实践团队深入全国各地船舶公司,聚焦“企业智控泊离跨界传奇”主题开展调研。实践团队从实地考察、创新模式、技术研发、合作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度剖析,团队通过系统梳理…
泰州市法规“乡音”传,社区情景剧“法韵”流
泰州市法规“乡音”传,社区情景剧“法韵”流在法治社会建设稳步推进的当下,让法律法规走进寻常百姓家,成为全民遵循的行为准则至关重要。近日,“法治+本土文化:泰州市地方性法规宣传创新模式研究”课题…
暨南大学湾区青年 以健康与文化 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在2025年新春之际,面对乡村振兴与健康中国建设的时代使命,推动农村地区的健康与文化发展成为关键任务。暨南大学“湾区同心”粤港澳青年健康赋能实践团与共青团花都区炭步镇委员会通过“百千万”校地通结对…
‘智’力返乡——开辟人才“返乡”新路径
近几年,人才振兴在乡村振兴的地位日渐凸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让“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如何让乡村留住人…
“桑榆启春”,智力返乡——退休不褪色,“返乡”助发展
时至今日,乡村振兴一词愈发频繁进入公众的事业。乡村振兴,靠的是人才。党的20大报告中有36次提到了人才,可见人才于乡村振兴之可贵。乡村的需求如何得到满足,高知人群的供给如何落实,供给方与需求方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