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2025年1月23日 六安站二层检票口(通讯员 王涛)
青春力量温暖春运归途 大学生志愿者守护六安站春运“最后一公里”
1月23日清晨,六安站二层候车厅内已人声鼎沸。在D3056次列车检票口前,身着橙色马甲的王涛俯身为拄拐老人系紧鞋带,这个细微动作让春运归途平添温度。作为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大一学生,00后志愿者王涛的寒假没有选择回家团圆,而是站在了春运服务一线,用青春热情为南来北往的旅客搭建起温暖的“连心桥”。
智能服务背后的“导航员”
“阿姨,您看检票屏右下角闪烁的绿色箭头,那就是您的检票口位置。”面对手持电子车票面露困惑的旅客,王涛总会主动迎上前去。春运期间六安站全面启用智能导航系统,但在人潮汹涌的检票层,仍有不少中老年旅客需要“翻译官”。
来自霍邱县的务工人员张大姐攥着刚打印的车票不知所措时,王涛已快步上前:“您这趟K1154次往阜阳方向,请跟我来3号人工通道。”在引导过程中,他特意放慢脚步,用方言重复提醒“身份证朝上放入闸机”。当看到张大姐顺利通过闸机后转身比出的大拇指,王涛口罩上方的眼睛笑成了月牙。
特殊旅客的“移动服务站”
下午3时许,重点旅客服务铃忽然响起。推着婴儿车的李女士在自动扶梯前踌躇不前,怀中的双胞胎正在啼哭。王涛见状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应急机制,通过对讲机联系站务人员开启直达电梯,全程护送母子三人至母婴候车区。待列车开始检票,他又折返将婴儿车稳妥推送至车厢连接处。
“这些孩子就像寒冬里的暖宝宝。”72岁的退伍军人陈德发感慨。他注意到,这个戴眼镜的志愿者小伙子总会在人工通道处“驻守”,遇到拄拐杖的、提重物的旅客就小跑着上前搭把手。据统计,仅2月6日当天,经王涛协助的特殊旅客就达47人次,最忙时他连续3小时未离开服务岗位。
00后志愿者的“春运日记”
夜幕降临时,王涛在志愿者休息室翻开工作日志:“今日解答问询236次,轮椅护送5趟,帮旅客找回遗失物品2件……”字迹工整的记录本里,还夹着张皱巴巴的纸条——那是位聋哑旅客写下的“谢谢”。
“第一次直面春运大潮确实紧张。”王涛回忆上岗首日,面对旅客连环提问时的手忙脚乱。如今他已能熟练运用车站三维导航系统,将各个检票口方位、列车时刻表、换乘路线熟记于心。为更好服务特殊群体,他还自学了简单的手语和急救知识。
安徽工业大学团委书记陈敏表示,该校“暖冬行动”已连续开展12年,今年像王涛这样坚守春运岗位的学生志愿者共有83名。他们在自动售票机前化身“智能导师”,在安检口担任“秩序协管员”,用青春热情织就归乡路上的温暖网络。
“00后不是‘温室花朵’,我们完全能在社会需要时扛起责任。”结束10小时志愿服务后,王涛望着站前广场渐次亮起的灯笼轻声说道。春运大潮仍在涌动,而年轻志愿者的故事,正在每个需要温暖的地方悄然续写。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6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