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荡的黄河岸边,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正静静绽放着它的光彩——黄河澄泥印。这不仅是黄河流域土生土长的文化瑰宝,更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中的一朵奇葩。为推动黄河澄泥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泥韵筑梦实践队于2025年1月20日走进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探访黄河澄泥印的制作工艺及其背后的故事。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其浩荡的波涛和丰富的资源滋养了华夏大地,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无数璀璨的文明瑰宝。黄河澄泥印便是其中之一。它以纯天然黄河泥土为原料,经过陈腐、揉制、压坯、雕刻、抛光以及数日不间断的电窑烧制等20余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每一枚澄泥印都蕴含着匠人的心血与智慧,是人工与天然的完美结合。
在利津县盐窝镇的一家黄河澄泥印工作室里,实践队队员们见到了第四代传承人张金霞。据了解,她自小在黄河岸边长大,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和爱人发现了由黄河红泥烧制的澄泥印硬度高、下刀易雕刻,能达到石印所不及的天然效果。于是,他们便踏上了钻研黄河澄泥印的道路。
在采访中,张金霞女士生动地展示了黄河澄泥印制作的艰辛过程,让实践队队员深刻体会到这一传统工艺的复杂与精细。然而,正是这份复杂与精细,才使得黄河澄泥印具有如此高的艺术观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它不仅是中国传统印章艺术的一种,更是现代印章艺术的一大流派。它古朴典雅、原生态,让人在欣赏中感受到黄河文化的神韵和魅力。在传承人的指导下,实践队队队员尝试了简单的澄泥印制作。从揉泥排出空气,到塑型和雕刻,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制作澄泥印的复杂与精细。虽然只是初步体验,但大家对这门技艺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保护它的决心。此外,在黄河澄泥印制作过程中,实践队队员也深刻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可贵。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往往追求速度和效率,而忽略了品质和精神内涵。然而,黄河澄泥印的匠人们却坚守着传统工艺,用心制作每一件作品。他们的坚持和执着,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希望。
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实践队队员深深地被黄河澄泥陶印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所吸引,深刻体会到黄河澄泥印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而文化内涵才是其真正的灵魂所在。每一枚印章都是历史的见证,它们记录着黄河儿女的智慧与勤劳,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和文明演进。实践队队员在欣赏这些印章时,仿佛能听到黄河的波涛声,看到黄土地上辛勤耕耘的身影,感受到那份对土地的深情与敬畏。
黄河澄泥印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黄河文化的一种具象表达,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只有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并参与到黄河澄泥印的传承中来,才能让这门古老的技艺在岁月长河中延续下去,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
黄河澄泥印,这一沉淀了千年黄河文化古韵的艺术瑰宝,正在匠人们的精心呵护和传承下熠熠生辉。它不仅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巨变和文明演进,更成为了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泥韵筑梦实践队队员将会努力发扬非遗文化,为黄河澄泥印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黄河澄泥印在现代社会中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文化桥梁。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251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