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度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帮助青年了解文化多元性,拓宽知识视野,学习传统文化,全面认识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从内心深处产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豪感,进而将文化自信融入日常生活中,曲阜师范大学“执手非遗梦,烟火人间情”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1月16日来到了青岛市茂腔剧团和胶州市壹点语言艺术培训中心开展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在实践中学习了秧歌的淳朴热情,感受到了非遗悠久动人的魅力,尽己所能向青少年宣传了当地的传统文化,为非遗咏流传贡献力量。
学习秧歌舞步,揽民俗万千风华
非遗是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瑰宝,承载着往昔岁月的深厚记忆 。从古老的传统技艺到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它串联起民族发展的脉络,见证着人类文明的演进。非遗是先辈智慧的结晶,为后世保留了历史细节,让我们能触摸过往,延续民族精神的火种。
实践队成员来到青岛市茂腔剧团,跟随剧团演员们了解了秧歌的特色,舞蹈动作舒展大方、泼辣矫健,有“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典型体态特征;音乐旋律优美,节奏明快,曲牌丰富;角色多样,包括鼓子、棒槌、翠花等,表演时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风格浓郁,极具艺术感染力。在剧团排练大厅,实践队成员也跟随剧团老师体验了秧歌舞动的基本步伐,学到了秧歌特有的“三道弯”身段,“撇扇”“端扇”等不同舞姿形态,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了胶州秧歌的热情与淳朴。
探秧歌之韵,悟非遗传承情
学习完基本步伐后,实践队员跟随老师们移步会议室,进行了简单的交流学习。队员们经历了刚才观看与学习,对秧歌产生着浓厚的兴趣之外,也产生了许多历史发展问题以及关于传承延续的困难。就队员们的问题,老师们分享了秧歌由胶州市东小屯村起源到发展成如今广受中外好评的历程,也提出了如今非遗传承面临着演员短缺,观众减少的困难。令人们开心的是胶州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胶州政府不仅在资金上提供大力支持,还推进非遗进校园的活动,让中小学的孩子们早早接触非遗,感受非遗的魅力,从而发自内心的去学习茂腔,热爱茂腔,并传递下去,真正实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从娃娃抓起。
薪火相传,奏响非遗时代强音
在与剧团老师的交流学习中得知如今非遗传承所面临青黄不接的问题,实践队成员经过讨论,决定尽己所能向新一代青少年讲述非遗故事,传承秧歌文化,让新一代青年从小了解喜欢秧歌。于是实践队成员来到了壹点语言艺术培训中心,在这里向小朋友们讲述了秧歌的发展故事,相传明末清初,胶州东小屯村马姓、赵姓两户人家逃荒关东,沿途乞讨卖唱,形成边舞边唱形式,后返乡融合外地艺术与当地风土人情,逐渐发展而来。同时小朋友们也对秧歌的“小嫚”“扇女”“棒槌”等不同角色产生了兴趣。
此次活动让实践队成员们学习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也感受到了胶州秧歌的淳朴与热情,也认识到了如今网络时代下传统文化所面临的困难,以及向新一代青少年宣讲传承的重要性。愿执吾辈青年之笔,续写非遗传承新诗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55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