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传承文化之美 点亮童年之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大学生志愿者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 作者:陈雨涵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

导语:在寒冬腊月之际,为有效提升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以及增强文化认同感,2025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携手南京梅园社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以“非遗润童心,巧手传匠心”为主题的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

此次活动设置了“干花手工创作”“非遗簪花亲身体验”“创意灯笼制作”三大课程板块,创新性地将自然美学教育与传统工艺进行有机结合,引领孩子们在沉浸式的实践过程中,深入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独特魅力

此外,活动邀请各位志愿者,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共同参与。通过“小手拉大手”的互动模式,为幼儿构建起一个充满趣味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启蒙平台,助力幼儿在文化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

正文:

第一章:指尖拾秋——干花制作课程中的自然美育

活动开场,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孩子们踏入社区的“自然工坊”。工坊内的木桌上,有序陈列着玫瑰、雏菊、尤加利叶等新鲜花卉材料,还有压花板、干燥剂、麻绳等制作工具。吴思穆以形象的表述,向孩子们阐释植物生长的奇妙之处:“每一片花瓣都是自然馈赠的珍品,即便花朵凋零,我们也能凭借双手保存它的美好。”

进入实践阶段,孩子们系上小围裙,摇身一变成为“自然收藏者”。他们极为小心地把花瓣平铺在吸水纸上,用木质压花器固定,有的则用干燥剂覆盖花材。在此期间,志愿者引导幼儿留意花瓣因水分蒸发而产生的色彩渐变,鼓励他们用言语表达触摸时的感受以及闻到的气味变化。托班的乐乐兴奋地举起自己的作品,说道:“我的小花变单薄啦,好像蝴蝶的翅膀!”

课程接近尾声,孩子们把干燥好的花材粘贴在牛皮纸卡上,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干花书签。这些作品将会悬挂在教室的“四季之窗”,成为记录季节交替的直观资料。吴思穆表示:“干花制作课程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耐心,更为关键的是,让他们懂得珍惜自然资源。”

第二章:鬓间生辉——非遗簪花技艺的文化启蒙

活动第二阶段,借助PPT展示,孩子们仿若步入古韵盎然的“文化传承馆”。当屏幕上出现头戴传统“四季花簪”的簪花技艺省级传承人李女士时,孩子们的目光即刻被其发间微微颤动的绒花所吸引。卢悦手持拥有百年历史的檀木花模,为孩子们细致讲解:“这朵牡丹是由蚕丝逐次捻制而成,从原料筛选、染色加工到最终成型,共计三十道工序。”此番讲解,让孩子们得以一窥非遗技艺的精妙之处。

在互动体验区域,托班的幼儿们在志愿者的辅助下,尝试制作简易版缠花。他们手持彩线,精心缠绕在铜丝之上,再将米珠点缀于花瓣尖端。尽管孩子们手法生疏,但其专注的神情里,满是对传统工艺的好奇与敬重。五岁的朵朵手捧着自己制作的桃花发夹,兴奋地说道:“我要把这个送给妈妈,让她变成古代的漂亮公主!”

而在文化传承环节,更是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卢悦为每一位孩子佩戴上寓意吉祥的“如意小花簪”,并娓娓道来簪花习俗背后的故事:“在古代,小朋友们每逢春节、端午等节日,都会佩戴簪花,这就如同现在你们过生日时会戴上皇冠一样。”通过这种将非遗技艺与儿童日常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方式,原本抽象的文化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如同一颗颗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悄然种下文化认同的根基。

第三章:灯火相传——创意灯笼中的美学创想

午后,阳光透过窗户,斜洒在美术教室里。在孩子们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灯笼制作课程正式开启。崔淼淼借助投影设备,向孩子们展示了从汉代绢灯到现代艺术灯饰的漫长发展历程。当屏幕上出现清代“走马灯”那旋转的影像时,教室里瞬间爆发出阵阵惊叹声。“古代人居然这么早就做出会动的灯笼啦!”托班的轩轩兴奋地喊出自己的发现,这一话语瞬间点燃了孩子们热烈的讨论。

在实践环节,教学采用“传统架构结合现代创意”的模式开展。孩子们首先利用竹篾搭建六角形灯架,此过程需同伴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框架的固定工作。搭建完成后,孩子们在半透明的宣纸上自由发挥创意:有的以蔬菜为工具,拓印出色彩斑斓的纹理;有的将干花粘贴其上,营造出立体的视觉效果;还有的直接用手指蘸取颜料,描绘出梦幻的星空图案。考虑到环保,崔淼淼特意引导孩子们使用落叶、碎布等材料装饰灯面。

当窗帘被拉上,室内灯光关闭,最令人期待的时刻来临。孩子们提着亲手制作的灯笼,在教室里四处走动探索。暖黄色的灯光透过形状、图案各异的灯面,在地面投射出如梦如幻的光影。这场“亮灯仪式”,让孩子们切实体会到亲手创造光明的成就感,更借助沉浸式的光影场景,加深了他们对“团圆”“祈福”等传统文化意象的理解,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四章:教育深耕——社会实践活动的多维价值

本次系列课程的设计,深度践行了“生活即教育”这一理念。干花制作课程着重培养幼儿对自然的感知能力,簪花技艺传承课程则唤醒了孩子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基因,而灯笼创作课程巧妙融合了工程思维与艺术表达。家长代表刘女士在活动反馈中提到:“孩子回家后,主动要求把枯萎的鲜花制作成标本,他对美的这份珍视,让我们既意外又欣慰。”

吴禾在总结发言时着重指出:“幼儿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为文化传承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当孩子们的双手触摸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时,文化的脉络便在他们心间悄然延续。”据悉,孩子们的作品由其自行保管,他们将自主推广,把这些成果传递给更多人,以此让教育成效进一步回馈文化传承。

结语:在这场贯穿古今的美学探索旅程中,梅园社区寒托班的幼儿们以纯真的双手,谱写着文化传承的现代篇章。干花所蕴含的永恒之美、簪花展现的精致韵味、灯笼散发的温暖氛围,这些文化符号经由儿童独特的视角重新解读,充分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所蕴含的无限潜力。当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重焕生机,我们所见证的,不只是技艺的代代相传,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的鲜活呈现。

后记: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将传统文化引入幼儿课堂,让孩子们深入领会文化的核心要义,体悟文化的深厚内涵。此次实践经验,为共同探索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创新实施路径提供了宝贵参考。在文化的滋养下,孩子们将不断增长见识,茁壮成长。

(通讯员陈雨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7215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趣味运动笑欢颜》

《趣味运动笑欢颜》今天上午是我们“向梦行”队伍开展趣味运动会的时间。一开始我们早早准备好了道具,但部分项目的场地以及道具存在问题,我们的队员及时进行了调整,更换了新的项目,…… 梁献文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一份宽容于心中,一丝温暖在乡村》

《一份宽容于心中,一丝温暖在乡村》无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上,我们都必须与别人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产生困难。问题的起因或许仅仅是一场小误会,或许是因…… 梁嘉杰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下乡之遇3》

《乡遇3》何文涛今天是7月14日,与往常并不相同今天我们并没有上课而是为小朋友们举办了兴趣运动会。让他们在游戏中释放这几天在学习中积累的压力,游玩项目一共有套圈、背夹气球、保龄球…… 何文涛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

《扬体育精神,展青春风采》强国,教育很重要,体育也必不可少。7月14日,为让孩子们体会到户外活动的乐趣,提高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并增强其体育素养,“向梦行”社会实践队在湛江…… 邓淇淇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耐心和活力》

《耐心和活力》随着在世乔小学生活日子的增加,我对这的生活逐渐适应。我增加了教学经验,但我感觉我作为一名老师的耐心和活力正在逐渐减少,深刻体会到作为老师是很不容易的。我们的教…… 梁献文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以青春之花,结支教之果》

《以青春之花,结支教之果》如果将人们的青春年华比作花儿,那么有些人的青春是绚烂夺目的牡丹花,吸引众人的目光;有些人的青春是充满着浪漫和激情的玫瑰花;有些人的青春是朴实而持久…… 梁嘉杰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韶华如驰,柠月如风》

《韶华如驰,柠月如风》时光如掷,韶华如驰,在月光下,我们走过山村小巷,倒映几人成行的身影,渐行渐远,渐行渐浅,消失在远方,余留时光的痕迹、少年的青春。我们几人成行,尽由小女…… 邓小茵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承载希望,传递梦想》

《承载希望,传递梦想》这个假期,我怀着送教育下乡的美好期望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暑假社会实践。今天是下乡的第五天,发生了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情,不妨听我展开说说。首先是上午,作为看大…… 邓惠婵 “向梦行”社会实践队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听兵说:返家乡,传经验,扬塔大风采

青听兵说:返家乡,传经验,扬塔大风采近日,塔里木大学青听兵说·卫国戍边实践团成员在各自家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返家乡社…

对丰城市红色文化的考察

寒假期间,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鲁赣红韵”实践队走进江西省宜春市的一座小县城——丰城。在这里,他们分别参观了文…

青春筑梦,返乡实践暖人心——返家乡志愿活动纪实

在寒假的暖阳中,本人带着对家乡的眷恋与热忱,积极投身于返家乡志愿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家乡…

情系母校,筑梦引航:安徽工业大学学生回校宣传大学风采

情系母校,筑梦引航:大学生回校宣传大学风采中国青年网淮南1月13日电(通讯员:徐震议)安徽工业大学的数名优秀学子组成宣传…

淮师学子返家乡:青春护梦,爱溢山区——“12355”公益活动温暖启航

大学生网报通讯员2月5日电(通讯员林雪珍)为了积极响应国家对青年学生在投身基层建设、服务家乡发展中坚定信念、增长本领、…

最新发布

清扫行动践初心,防诈宣传护晚晴
现代社会,老人受诈骗现象愈发普遍,已然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老人被骗,不仅钱财受损,身心也备受折磨。一生积蓄付诸东流,往往陷入自责、焦虑,严重影响生活。正在进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曲阜师…
反诈知识传万家,卫生清扫助桑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工学院青禾赤子实践队队员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在菏泽市马楼村,为当地老人宣传防诈骗知识,并为老人提供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一…
传承文化之美, 点 亮童年之光--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纪实
电头:大学生网报南京1月28日电(通讯员陈雨涵)导语:在2025年寒冬时节,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热忱,于南京梅园社区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寒托班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
反诈知识传万家,卫生清扫助桑榆
2025年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工学院青禾赤子实践队队员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在菏泽市马楼村,为当地老人宣传防诈骗知识,并为老人提供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帮助,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关怀。活…
乡音融国声
在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地域环境、教育资源等因素的限制,普通话的普及程度和使用水平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居民与外界的交流以及农村的发展,1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言启星芒”实践队,…
普语进乡户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普通话作为我国通用语言,是促进各地区、各民族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和谐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为了深入了解农村社区…
以教育为基,助人才振兴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下,新农村的建设应该如何开展变得尤为重要。为探索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建设的发展,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韵耆治”实践队于1月10日前往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尼山镇鲁源新…
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1
安徽工业大学524文化传承团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为积极弘扬家乡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安徽工业大学524文化传承团在2月1日以线上云组队的方式宣传家乡文化。一.探寻徽州文化徽州鱼灯在当地的民俗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
曲园学子三下乡:志愿者冬日献爱心,养老院温情满溢
曲园学子三下乡:志愿者冬日献爱心,养老院温情满溢2025年1月20日,我作为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铂击长空寒假实践队中的一员,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带着满腔的热情和关怀,前往枣庄市市中区的一个敬老院。当…
曲园学子三下乡:志愿者冬日献爱心,养老院温情满溢
曲园学子三下乡:志愿者冬日献爱心,养老院温情满溢2025年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铂击长空寒假实践队前往枣庄市中区的敬老院开展为期一天的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尽管天气严寒,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