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前期文案策划、实践地对接、任务分配等多方细致的筹备工作后,7月中旬,团队正式开启对实践地的亲身探访及调研活动。7月14日至21日,团队成员走访了威海市经济开发区及环翠区的多处村庄,对其以集体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基地展开调研。实践考察发现,此类休闲农业基地大多具有规模大、历时长、经济效益高、发展前景可观等特点,并采取农民参与入股、年底分红的方式,凝聚土地及人力资源、推进科普兴农,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现阶段最具体系化的发展模式。于此,为促进后期调研活动持续深入的开展,团队与最具先进代表性的泊于家村垂钓园达成长期合作意愿,经申请,将该地建立为院级社会实践基地。
7月21日至26日,通过对威海市、荣成市乡镇休闲农业基地的实地考察,团队成员对个体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发展模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掌握。个体经营为主的休闲农业在现行发展总体趋稳、态势良好的背景下,仍存在采摘模式同质化、经营项目单一、附属产业分散等桎梏因素。此时,形成专业化的产业链、推进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对于个体经营户休闲农业是发展则显得尤为重要。
7月27日至30日,团队成员走进镇政府,就乡镇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经营现状、政府帮扶措施、未来规划等问题展开系统性了解。对于政府对休闲农业的扶植帮助,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宣传帮扶两方面。休闲农业发展之初,大多政府没有提出相关优惠政策,通过后期规模效应的带动影响,农户、企业逐步开始自主规划。经调研发现,政府多采取打造特色一体项目、线上线下宣传、引入农业科普技术等方式促进当地休闲农业的发展,值得关注的是,集中宣传是政府现阶段对休闲农业发展提供的最有效、最有益的帮扶方式。
8月初,团队成员开启对济南市休闲农业基地为期20天的调研活动,采取电话访谈与实地探访相结合的方式,在高效开展调研的同时,获得更为全面的资料。此外,团队结合前期在威海市调研的阶段性总结报告,进行发展模式、盈利状况、政策实施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完善实践结论,得出更为准确的发展建议。实地考察结束后,团队成员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开展会议总结,细化后期任务。
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农业局、生态园、农业示范区、生态农场及休闲农业的相关机构、企业等休闲农业基地,从消费者、企业家、政府负责人的视角聚焦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团队成员在体验乡村原生态、秀丽环境的同时,提升相互间合作协作及表达能力,综合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在知识水平获得积累、精神意志得到锻炼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的塑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76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