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期待,我很荣幸地在寒假来临之际加入了寄道非遗,泥韵乡采实践队,在实践过程中,队员们开放包容,为人热情,有效率的完成各个实践任务,我们在实践中一起成长,共同进步,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为了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及非遗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实践队于1.11前往高密市聂家庄进行实践活动,作为我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我感到既激动又紧张,对于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的我,这对我来说不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我们采访的主要对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聂东传爷爷,老人家十分热情的招待我们,进门看到的是一个摆满泥塑的大柜子,柜子上方赫然写着聂家庄泥塑,泥塑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距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每一个泥塑的形状都来自于古人的智慧,透过泥塑,我看到的是聂家庄400多年延续至今的历史与文化,看到的是四百多年多少泥塑人的坚守与传承,这历史的跨越感,在这一刻充分显现出来。
聂老爷爷告诉我们泥塑曾经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打上资本主义迷信产品的字样,从此便一蹶不振,发展停滞,后面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提上日程,国家专门派来了相关人员,聂家庄泥塑得以再次复兴,聂家庄泥塑的历史得以延续下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不加以保护,那古人的智慧便会在这历史的河流中悄悄流过。
泥塑本身产品的吸引力再加上国家的推广,聂爷爷的泥塑市场销售情况还算不错,有许多人专程来到这里订购上百个泥塑产品,我们前去调研时,聂爷爷正在制作被订购的大型泥塑,同时泥塑产品并不拘束于过去,它也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深得年轻人的喜爱,这增强了泥塑在新时代的生命力,泥塑不仅只活动于国内,更有邻国友人前往此地专门订购,也有不少人将泥塑带到美国等地,扩大了泥塑的影响力,使得泥塑走向国际舞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658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2019年7月12日,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有幸采访到了研究员级高级工艺师勇淑英老师,在与勇淑英老师的谈话过程中不难感受到她的耐心与细腻,通过这一采访,队员们也懂得了什么叫做精益求精,……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为期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兴奋与劳累中终于画上了句号。五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期间,我们参观博物馆,探索紫砂壶的历史回忆;采访从业者,了解紫砂壶行业的发展与传承;……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2019年7月11日上午十时许,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探寻紫砂壶工艺非遗文化小分队抵达江苏无锡宜兴市丁蜀镇,在中午稍作整顿之后,下午两点小队成员前往中国紫砂博物馆参观学习。博物馆风雅一角……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下午,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赴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参观范家壶庄。范家壶庄是由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范伟群先生创办的。范氏家族从清朝乾隆年间即开始在西望村扎根做紫砂……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查看全文 >>
7月14日,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走访了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西望村是中国紫砂第一村,村中80%的居民从事紫砂茶壶和雕塑的制作,几乎可以说“人人会制壶,家家都弄陶”。村庄街……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材料与物理学部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一行7人,奔赴江苏无锡,启动为期10天的“走访非遗寻找匠人精神”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首先,实践团抵达中国紫砂博物馆,重……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紫砂文化精神内涵和对优秀的传统工艺进行深入研究,中国矿业大学“源行远”文化传承实践团于7月13日前往江苏宜兴陶瓷博物馆对研究院级美术大师勇淑英老师进行了采访。工作中的……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
崔老师关于紫砂文化及其发展为队员进行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乃至国家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财富。而宜兴紫砂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独具艺术魅力……
源行远 中国矿业大学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