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学习之处,尤其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号召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显示出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7月上旬,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赴枣阳社会实践小队前往襄阳市枣阳市汉城景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传习所,开展为期10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枣阳粗布技艺传习所到百步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从枣阳市文化馆到枣阳市助农消费馆,本社会实践队不仅了解到了枣阳作为一个地级市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创新方面经历的困局和蜕变。“那个时候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怎么让粗布和大学教育结合,让它(粗布制作技艺),成为一项实打实的技术,这样才能赋予它新的意义,因为这项技术本来就是很枯燥的,需要反复的练习,所以我们面临的困境就是如何让传承人们坚持学习。”在枣阳汉城景区枣阳粗布制作技艺非遗传习所,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国家传承人、武汉百步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大友如是说。同样的困境依旧呈现在枣阳市文化馆中,据枣阳市文化馆馆长李军回忆“文化馆其实比较缺少非遗专业方面的人才,所以有些工作开展的也比较吃力,但是我们也在努力推进工作的开展。”由此可见,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之路任重道远。
但是拨开困局的迷雾,我们依旧能够发现柳暗花明的蹊径。枣阳汉城景区的非遗传习所定期开展着粗布技艺课程,每天也有大批游客前来参观体验,除此之外,本实践队还体验了粗布染色的过程,看着一个个靛蓝色的花朵被印在粗布上,恰恰象征着枣阳粗布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枣阳消费助农馆,枣阳粗布也被放置在显眼的位置供游客选购,而位于武汉市的武汉百步堂手工家纺有限公司作为枣阳粗布的产业化成果,也多次荣获湖北省乃至国家级优秀企业。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枣阳粗布制作技艺国家级非遗申遗成功的过程离不开全体枣阳人民和湖北人民的努力,在历史悠久的荆楚大地上,如何进一步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正是我们作为青年大学生需要孜孜以求探究的时代课题。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355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