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红色沃土,用好红色资源,为乡村振兴增添异彩,是振兴美丽乡村的现实需要。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实践队于7月3日走进淄博市沂源县西里镇张泉村的朱彦夫教育基地,为了探寻乡村振兴进程中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与功能,进一步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展开线下研讨,了解先辈英雄事迹
实践队员在展开实地考察之前,通过资料与网络,对于先辈朱彦夫同志的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他是活着走出长津湖的“冰雕战士“,曾参加过上百场战役,但是在长津湖争夺250高地”战役中,他失去了他的四肢与左眼球,走出长津湖后,他义无反顾地带着乡亲们走向致富路,他用一生奋斗,书写了极限人生,展现了共产党员的生命底色。
走进教育基地,探寻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
6月27日上午,实践队员来到了朱彦夫教育基地的会客厅,受到了相关工作人员的热情招待。实践队员就朱彦夫教育基地为推动乡村振兴所做的贡献有哪些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张组长对实践队员说:“基地为切实将红色资源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一直坚持与张家泉片区融合发展,推动教育基地更好地与乡村振兴融合。2021年以来,朱彦夫教育基地先后多方协调资金68.8万元,帮助张家泉村硬化道路1000米、建设村史馆一处、维修加固堤坝六处、新建果品交易市场一处、安装太阳能路灯17盏”。走出会客室,实践队员们看到墙上悬挂的各类表彰牌,认识到这些举动真正有力地推动了基地与村庄的融合发展,教育基地也正努力将红色高地打造成了乡村振兴新高地。实践队员下一站抵达了张家全村,了解到在第一书记驻村后,他通过深入走访座谈,切实制定了帮包计划,确立了以乡村振兴为目标,走红色引领、农文旅融合,建立“一网三联”村庄治理体系,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发展路子。朱彦夫教育基地从人财物、政策等方面积极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了解到村里因为安装路灯欠了1.7万元的外债后,从并不宽裕的办公经费中挤出2万元,解决了村里的燃眉之急。
图为基地工作人员与实践队员在交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晨旭供图
直面发展现实困境,推动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
走出会客厅,为实践队员介绍的马老师说到:”虽然红色文化资源在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要求和标准的不断提高,红色文化在融入乡村振兴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此实践队员了解到,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大多考虑的是农村第一产业的经济效益、生态保护及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与乡村振兴的结合多为流干表面的、僵化的结合,融合度较低,难以实现其应有价值与功能:而且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力度不足。
图为马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相关教育点。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晨旭供图
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探索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基本路径
在这些困境之下,要多角度赓续文化血脉,用红色文化助力乡村文化体系建设。宣传组主任李老师对实践队员说:“遇到困难不是停下脚步的借口,面对现实的困境,我们基地的工作人员采取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红色资源,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创新乡村文化活动内容,拓展乡村红色文化宣传方式以及促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技术创新,合理优化部分产业结构,助推体系多元融合发展等策略应对。”在乡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淄博市政府投资革命老区,加强对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在物质层面上客观地了加强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有利于红色文化育人价值整体效应的有效发挥。文化兴则民族兴,产业兴则经济兴。实践队员通过对教育基地的发展现状的网络宣传,了解到基地通过把红色资源与乡土民情相结合,真正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承。随后李老师带领实践队员对教育基地进行了参观讲解。尤其是对于张泉村夜校旧址,棚沟造地等教学点进行了深层次的讲解。
图为孙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朱彦夫教育基地的相关展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马晨旭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117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