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苏州大学锦轩丝绵创业团队传来喜讯,团队依托苏州大学现代丝绸国家工程实验室,历时400天,利用基因编辑技术TALEN构建了时钟基因敲除突变系,并开创性地结合传统杂交育种手段,将突变系与实验室自主研发的优质蚕品种进行杂交,获得杂种优势。开发出丝绵生产专用蚕品种——丝绵1号。经查新,此品种为全球首创。
相比已用于市面上生产应用的蚕品种,“丝绵1号”新品种具有新品种家蚕的蚕茧出丝率高、蚕茧茧层率高和天然抗菌、抗氧化性能优越的显著优势,是非常适合专用于丝绵生产的蚕品种。
该项目团队还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入驻了江苏省吴江区的蚕桑科技小院。团队成员与当地栽桑养蚕的农民深入交流,与此同时,他们还向村民展示了特色蚕品种、优质高产蚕品种。
此外,该项目也受到了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院领导的指导以及苏州大学蚕桑实验室的大力支持。截至目前,该项目团队在苏州大学第二十三届“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科技发明制作”分类中荣获“院三等奖”;在2023年苏州大学学生创新创业成果展示会上入选“我最喜爱的作品”;在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的选拔赛中荣获“院特等奖”。
世界丝绸看中国,中国是蚕桑的原产地,素有“东方丝国”的美称,蚕桑丝绸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有五千多年历史。自古以来,丝绸伴随着“丝绸之路”及“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传遍世界,成为中华文明的一张闪亮名片。
苏州大学锦轩丝绵创业团队致力于从丝绵制作的源头出发,严格把控蚕种、蚕茧、蚕丝的质量标准,以更优质的蚕种供应、更低的原料价格、更优的产品品质推动丝绵行业增速发展,以期从总体水平上提高产业链效益,推动丝绵行业新业态,促进中国丝绵行业高质量发展,在未来有望引领丝绵行业新动态,期望将中国丝绵沿“一带一路”通往世界。丝绵1号,用蚕丝赞美生命,以创新铸就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549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为弘扬身边的非遗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2023年8月7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水浒好汉城,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创新,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员来到了山东省泰……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立足非遗技艺传承,为了展示传统生产场景、深入了解与保护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技艺。2023年7月2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来到了中……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深入了解身边的非遗文化,亲身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相结合的发展模式,7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张大庄镇……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了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性、代表性和历史价值,更好的传承和保护珍贵的非遗文化,7月15日,拾遗社会实践队队员来到了宁津县长官镇,参观并学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王家园子……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为弘扬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焕发文明实践活力,2023年7月11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社会实践队前往曹州古城拜访曹州面人传承人进行交流学习。2008年6月7日,曹州面人经中华人民共……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手中剪纸生万物,工巧殊胜尽风华”。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国传统文化,2023年7月2日,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社会实践队来到了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通过肥城市文化馆的介绍,……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
023年7月5日上午,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拾遗”实践队王子杰、刘欣玥于莒县古城“剪纸物语”工作室参观学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莒县过门笺的传承历程,同时有幸体验了过门笺的制作……
拾遗社会实践队 曲阜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查看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