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激励机制缺失
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激励机制缺失,是指青年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缺乏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针对性激励机制。目前,我国青年参与到基层社会治理的程度和深度日益拓展,在基层矛盾化解、基层社会服务以及基层治理创新等多个方面所发挥的角色作用都在日益增强。但与此同时,从基层社会治理实践的激励层面来看,青年并没有享受到与之角色重要程度相匹配的具有针对性的激励政策与激励措施。当前我国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时所获得的激励普遍来自于国家发展、社会建设和民族复兴等宏观层面的精神激励,这种来自精神层面的事前激励为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坚定了意志,是一种号召青年“实现自我社会价值”的精神财富,也是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条件。但是,仅仅依靠精神激励来推动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从提升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的角度来看,激励机制的缺失会导致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制度困境。以我国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为例,作为一项由青年参与的志愿服务计划,西部计划是推动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但是,有研究提出,西部计划在落实到地方时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健全的激励机制,导致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服务与基层社会治理时面临着制度困境。一项对服务广西的1790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开展的调查显示,“有66.76%的西部计划志愿者认为,由于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不够健全,西部计划志愿者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运行管理制度、对志愿者的激励制度等不够完善,大多数志愿者只是在基层做着简单的办公室文秘工作,现行工作机制无法让他们更好地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另一方面,从青年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讲,青年正处于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正在逐步构建自身的价值观体系,青年对于自身发展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对自身行为所产生后果的反馈与评估。青年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没有获得与其所担责任相匹配的物质激励——即所谓的“光有事前号召,空有口头表彰”,会导致青年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缺乏获得感。这种获得感的缺乏会对青年的价值观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导致青年对自我认知、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意义产生怀疑,进而产生消极负面的心理,导致青年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下降,最终影响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效。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98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