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寒假行:古老柳腔唱人间百味,千年传唱品百态人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 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柳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发掘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探索非遗保护与传承方法路径,曲阜师范大学“见微知著”实践队于1月6日前往“天下第一团”即墨柳腔剧团进行实地参观调研。

古老柳腔,千年传唱

谁说乡愁无处寄托?乡音浓郁的家乡戏或许就是乡愁最佳的载体。戏音袅袅,长路漫漫,古老柳腔穿越时空,留存悠远而美丽的乡音和乡愁。

“柳腔运用即墨地区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的胶辽官话,通俗易懂,朴素亲切,富于夸张,充满生活气息,具有浓烈的乡土风味。”剧团演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到。乾隆年间,‘肘鼓子’传入即墨后,与当地民间小调、秧歌相互融合,形成柳腔,主要流传于即墨地区,后流行于胶东一带,并传入青岛市区。古老柳腔,传唱千年,时至今日,柳腔仍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颇受欢迎。柳腔剧目内容多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故事,曲调有欢调、悲调、垛板、慢板、娃娃腔等板式,其底蕴深厚,唱腔轻柔婉转、音色朴实、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不仅通俗易懂而且极具生活气息,备受群众欢迎,享有很高威望,有“胶东之花”、“栓老婆概子”的美誉。

图为实践队员研读即墨柳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发展传承,薪火延续

“柳腔”具有较强的民俗性和小众性,其语言特点以口语化的方言为主,和当地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地方文化较为浓郁,其传承的意义与结构是与众不同的,早已在人们的认知中得到传承,而创新”柳腔“剧种的剧目也是现代传承者肩负的时代使命。受大环境的影响,“柳腔”的剧目创作并不容易,传承者任重而道远。

实践队员通过与剧团成员交流了解到,剧团目前已与即墨实验四小、 实验二小、长江中学、七级小学等8所中小学建立了培训基地,将“柳腔进校园”落到实处。同时,剧团定期开展柳腔讲座培训,提高庄户剧团演员们的艺术水平,增加演员间的沟通交流;以赛带练,开展庄户剧闭调演与比赛,促使庄户剧团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完善队伍建设;帮助指导庄户剧团在各个镇、街道开展柳腔传承培养工作。

图为演职人员为队员展示柳腔技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荷 供图

守正创新,探寻出路

“我们剧团现有演员是政府2010年招收选拔的,目前还没有招收第二批次学员。”靠政府“输血”,非长久之计。现实说明地方剧种仅仅依靠政府或社会力量”输血”、资助养起来,这对其来说不过是权益之计,从长远角度来看效果并不明显。柳腔要获得新生,必须从自身内部焕发新的生机,靠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赢得发展。

图为剧团演员带领实践队员参观剧团演播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纪晓萱 供图

人才储备应是重中之重。即墨柳腔在经历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艰难时期后,一批围绕在柳腔剧团周遍的编剧、导演、作甫等人才纷纷离去,导致剧团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处于半瘫疾状态,同时,人才问题就成了剧团发展的瓶颈。在当前形势下,解决柳腔人才问题应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专业剧团继续抓好小班的培养工作,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形成良性循环,最终形成“阶梯“状人才队伍。二是业余柳腔剧团要不断吸收新生力量,尤其青年人才。通过培养以趣,使部分年轻人逐步对柳腔产生好感,产生兴趣,向柳腔靠拢,最终达到吸引年轻人加入到柳腔队伍中来。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将社会人才凝聚到柳腔身边,尤其是将柳腔紧缺的编剧、导演、作曲等人才凝聚到身边。

“娱乐方式多样化,使柳腔剧场艺术失去垄断优势,而且已被逐步地边缘化,柳腔受众群体多为老人,青年群体从众多的新兴娱乐方式中获得娱乐体验,柳腔今天所处的位置相对尴尬。”剧团演员如是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公共产品,现代人所创作的“柳腔”剧目也属于新时代的文化,因而剧目创作需要体现现代人的文化思想,诠释新时代人们的精神理念与文明风气。创新也是一种保护,是对小剧种的内涵保护,要想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久的继承,就要在每个时代融入一些创新的元素,才能使文化艺术历久弥新、永不衰败。这种活态的保护措施,属于主动接受型的保护措施,新创作的剧目体现着作者的文化观与价值观,创作者可以加强对剧目语言表征的塑造,从表演形式与声腔特征等方面协调本土的地方文化,加强身份的认同感,唤醒观众对艺术的情感。

图为实践队员与剧团演员交流探讨柳腔发展现状与传承路径。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鲁雨荷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6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参加西部计划教育展馆

【教科】我院组织参观西部计划教育展馆为加强青年学子对我校西部计划工作的了解,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青年学子的家国情怀,3月27日,教育科学学院组织同学们到文华苑参观西部计划教育…… 王海燕 杨鑫淼 吴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

为增强全院师生对睡眠健康的认识,倡导科学睡眠理念,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分工会联合聊城市人民医院在4#C121开展了第二十五个“世界睡眠日”义诊活动。聊城市人民医院麻醉科和耳鼻喉科的…… 吴依凡 王婧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学习教育启动会议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扎实开展好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3月25日,教育科学学院党委在4#C214召开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启动会议。学院党委书记王迎秋主…… 毕延琛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组织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

为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师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自觉,推动安全工作落实,3月20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221组织开展全体教工安全教育专题政治理论学习,学习由党委书记王迎秋主持。党委副书记吴…… 刘雨佳 李晓斐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 致敬时

【教科】我院“红途铸梦”服务队赴黄山路社区开展“赓续红色血脉致敬时代楷模”社区实践为弘扬红色革命精神,传承榜样力量,引导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3月8日,教育科学学院“红途铸梦”服…… 杨佳美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

3月16日,教育科学学院在西校区北操场开展心理素质拓展嘉年华活动。本次活动面向大一和大二年级同学,共组建8支队伍,每支队伍由8名同学组成。本次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运动巧妙融合,…… 徐源璐 吴依凡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开展“绘心绘意 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

为引导同学们探索内心世界,释放情绪压力,实现心灵的疗愈与成长,3月1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4#C121开展“绘心绘意愈见美好”心理绘画疗愈展。活动伊始,主讲人详细介绍了评选规则,作品将从…… 毛思宇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聊城大学教科院举办“传承雷锋精神 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

为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培养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月5日,教育科学学院在11#A601举办“传承雷锋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观影活动。活动伊始,主持人就本次主题观影活动展开细致介…… 蔡梦娇 王梦涵 聊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节能减碳潜力,我们的住宅和生活方式与国家“30·60”双碳目标密切相连。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老旧小区该如何改造才能在更便民宜居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2023年1月2…
探寻即墨柳腔,助力非遗传承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0日电(通讯员马晨旭)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流行元素越来越多样,但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与喜爱却日益高涨。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曲…
社区调查了解民情,减碳宣传深入家庭
要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针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化
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
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柳腔遇难题,创新路径促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市1月8日电(通讯员黄雪晴)柳腔是即墨地区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由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剧种主导的中国戏剧市场当中,柳腔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地方性剧…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巍巍酿酒香,悠悠千年韵
中国青年网山东东营1月5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
曲园学子访柳腔传承人袁玲:醉人柳腔曲,最爱是乡音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8日电(通讯员李心如)“杯接田单饮老酒,醉人乡音听柳腔。此来一路睹锦绣,更望琼楼非梦乡。”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柳腔,是历史留给人们的宝贵财富,是先祖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曲园学子寒假行:非遗进社区,即墨柳腔“润”民心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6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在人民心中有着无可取代的地位,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研究切实保护与传承…
走过铿锵十年,喜看一路芳华——哈工大威海2105201班学子线上寒假实践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语言文学学院1月8日讯】(通讯员:朱方正)为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在新时代担当作为、建设祖国,2105201班全体成员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