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寻即墨柳腔,助力非遗传承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见微知著实践队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0日电(通讯员 马晨旭)历史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历史的血脉。时代车轮滚滚向前,流行元素越来越多样,但人们对非遗的关注与喜爱却日益高涨。为进一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见微知著”实践队的成员们于1月2日走进即墨县柳腔剧团,以走访调研为主要形式,感受即墨柳腔独有的艺术魅力并全面分析柳腔的传承与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月2日下午,“见微知著实践队”的队员们到达即墨县柳腔剧团,工作人员热情招待了实践队员,并向队员详细介绍了戏剧团的成立历程、代表剧目、主演团队、政府对于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政策支持等基本情况以及目前戏剧团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人员表示:“我们戏剧团在1958年正式成立,那个时候即墨传唱百年的地方戏被正式命名为‘柳腔’,改革开放后,作为全国唯一的专业柳腔团队,剧团的前辈们坚持不懈地复兴着柳腔艺术,荣获了‘天下第一团’的称号。但是现在由于受到越来越多样的流行元素和西方歌剧的冲击,柳腔的受众群体越来越少,戏剧团计划改编传统剧目,融入现代元素,争取吸引更多的青年观众。“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戏剧团基本情况。中青网通讯员 纪晓萱 摄

与大众比较熟知的京剧、黄梅戏一样,柳腔也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所需专业人员涉及到演员、乐队、后勤,所以只有配齐配强这套演出团队,才能将即墨柳腔的魅力完整地展现出来。但是戏剧团的刘副团长告诉队员们,目前柳腔剧团共有在编人员只有19人,聘用人员8人,其中后勤人员10人、演员13人(含2名聘用人员)、乐队演奏人员4人,再加上演出团队年龄结构偏高,柳腔传承后继无人,演员不能满足剧本演出的需要,有时不得不重复使用演员,最多时有的演员要在一个戏中担任三个不同角色。专业演奏、表演人才的缺乏已经资金短缺,配套设备陈旧,使柳腔的表现力大打折扣,一些濒临失传的传统剧目无力进行挖掘整理和排演,这些问题给柳腔剧团正常的业务开展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严重影响了戏剧团的进一步的发展。

图为柳腔演员向实践队员展示柳腔的动作。中青网通讯员 纪晓萱 摄

在了解戏剧团的基本情况之后,实践队员们随刘副团长一起观看了柳腔演员的柳腔表演,和着配乐,她们一会儿唱词,一会儿做出各种各样的动作,姿态优美,眼睛传神,唱腔宛转,让队员们不禁感叹柳腔的魅力。在谈及为何要从事柳腔戏剧表演时,一位柳腔演员这样说到:“我十二三岁时,就和奶奶一起听买唱片,听柳腔。时间长了,我也开始跟着学,唱给奶奶听,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买更多唱片跟着学,私下向老师请教,慢慢的就走上了柳腔演员这条路,现在身边很多人受我影响,也都开始了解柳腔了。”对于柳腔演员而言,柳腔不仅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更是承载了他们儿时的记忆,剧团里的戏剧演员都表示愿意一生都奔波在追随柳腔的路上。

作为柳腔传承的重点团队,柳腔戏剧团的13位团内的成员,还一起策划了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让孩子从小就了解柳腔,希望非遗文化能一直传承下去。他们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即墨柳腔传承人、柳腔艺人们到即墨县小学对学生进行唱腔、表演技巧、登台装束等方面的指导,让孩子们了解和学习传承非遗戏曲艺术。在教授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也鼓舞了戏剧团们团员盘活柳腔传承的信心。

图为实践队员们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纪晓萱 摄

柳腔积淀着人们生产、生活的岁月印痕,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历史见证。柳腔戏剧团的工作人员们对柳腔的传承是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对祖先和历史的敬重,也是为城市留住最生动、最独特记忆的一种方式。刘副团长表示未来剧团大胆设想改变现阶段单一化的发展模式,另辟新径,拓展舞台表演门类,如歌、舞、乐器演奏,亦可兼有曲艺表演,打造一支全新的综合性艺术表演团体,让柳腔再次焕发生机。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4297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数蕴强师|“数苑”名师讲坛第36期——《入格•立格•破格:一位基层数学教

(通讯员::张小莉)12月20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第36期“数苑”名师讲坛于逸夫国际会议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特邀贵州省省级骨干教师唐廷洪担任主讲……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蕴强师|师途筑梦 共话成长:第24期数苗分享会顺利举行

(通讯员:稅念娇)12月20日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数苗”教师工作室与“数苑”学习发展中心“数蕴强师”计划工作组联合举办的第24期数苗分享会于……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华中师范大学数蕴强师 | 如何进行数学教育学研究——数学师范生专业发展讲

为了增强师范生在数学教育研究方面的能力,助力其在学术和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融合,11月22日晚上,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第23期“数苗”分享会于8103教室举行。此次讲座特……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华中师范大学数蕴强师|“数苑”名师讲坛第35期——“名师点拨 育才筑梦”讲

(通讯员:张润茗郑浩怡)11月15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第35期“数苑”名师讲坛于九号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特邀数统学院1996级校友邓超群担任主讲人,数统……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华中师范大学数蕴强师 | 探教学之道传师技之方:数统学院师范生技能比赛分

(通讯员:祁鑫烨张小莉)11月8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探教学之道传师技之方”师范生技能比赛分享会于7107教室顺利举行。数统学院“数苑”学习发展中心指导老师……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华中师范大学数统学院:“班任匠心 育人有方”班主任基本功比赛

数蕴强师|班任匠心育人有方:数统学院班主任基本功比赛顺利举行10月20日下午15:00,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班任匠心育人有方”班主任基本功初赛在九号楼举行。……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数蕴强师 | 微课引领 智慧未来:数统学院教学微视频制作大赛圆满结束

(通讯员:税念娇祁鑫烨)为积极应对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升师范生数字化教学技能,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数苑”学习发展中心“数蕴强师”计划工作组于9月24日至……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华中师范大学数蕴强师|数蕴强师 “聚集体之力 铸师者之魂”最佳师范生集体

(通讯员:江静玟祁鑫烨)为了增强我院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班级凝聚力,营造“爱在华师,学在数统”的良好学风,9月27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最佳师范生集体院…… 数院网宣 华中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薪火相传:即墨柳腔传承实践焕新非遗活力

在文化传承的长河中,地方戏曲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承载着地域的历史记忆与民众情感。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青…

纸艺传承路:大学生剪纸实践绘就文化新篇

在传统文化传承的浪潮中,1月19日,一群来自曲阜师范大学“青春寻古韵,文化薪火传”社会实践队的大学生勇立潮头,积极投身剪…

安徽工业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游览包青天廉政文化园

2025年1月20日星期天,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三人行文化传承团队来到了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包青天廉政文化园。包…

曲园学子深度走访尹村:剖析乡村发展模式 擘画振兴蓝图

1月19日,曲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社联建筑梦兴村”实践队奔赴龙口市石良镇尹村,开展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意义的实地考察…

探寻三孔文化魅力,传承中华千年智慧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建设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曲阜“三孔”作为儒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为了…

最新发布

曲园学子寒假行:鸢飞沐光彩,非遗展新颜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14日电(通讯员江吉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带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传承的目的是留存记忆,并且在新的社会生活中得以延续和创新,从而服务于当代社会的发展。非物…
“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企业实践
我在2023年1月3日至1月10日,到枞阳县官埠桥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实习。实习内容主要是猪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配种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的工作都进行了尝试,从不同阶段猪的饲…
年味里的非遗:特色非遗寻年味,潍坊风筝迎新年
中国青年网泰安1月11日电(通讯员尹宗衍)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民族记忆,对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非遗不同的发展现状与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保护与传承方…
加快“双碳”社区建设,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社区蕴藏着丰富的节能减碳潜力,我们的住宅和生活方式与国家“30·60”双碳目标密切相连。在日常生活的社区中,如何实现低碳生活?老旧小区该如何改造才能在更便民宜居的同时降低能耗、减少废物排放?2023年1月2…
社区调查了解民情,减碳宣传深入家庭
要围绕“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主题,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针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城市绿色低碳发展、适应气候变化等…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化
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
曲园学子寒假行:古老柳腔唱人间百味,千年传唱品百态人间
中国青年网青岛1月4日电(通讯员胡双赢)“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为响应国家号召,了解柳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潋滟丝绸旗袍,氤氲中华文明
中国青年网山东烟台1月13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丝绸旗袍作为中国妇女的传统服装,而并非已经湮灭失传的历史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加之可欣赏度高,因而极富有收藏价值…
曲园学子寒假行:即墨柳腔遇难题,创新路径促发展
中国青年网潍坊市1月8日电(通讯员黄雪晴)柳腔是即墨地区一项非常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由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五大剧种主导的中国戏剧市场当中,柳腔只能称得上是一个极其微小的地方性剧…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巍巍酿酒香,悠悠千年韵
中国青年网山东东营1月5日电(通讯员王青文)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留下了斗酒、写诗、作画、养生、宴会、饯行等酒神佳话。酒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载体,在人类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