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当今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化的融合发展已经变成了眼下的热门话题。运用数字技术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手艺加以传播和记录,不仅实现了数字科技和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合,同时实现了对优秀文化的保护和教育。
为了深入了解数字化和文化的融合与表现,2023年1月12日下午,曲阜师范大学“数文焕彩“实践队队员在安康市博物馆进行了社会实践调研。
博物馆内的主要展览厅主要分为三个部分,即“天赋安康“、”脉源安康“、”筑梦安康“三个基本陈列。在近些年的不断发展之后,安康博物馆中已经出现了数字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新景象。在供游客欣赏的同时,更好的传播了优秀的文化知识。
在“安康非遗展“中,博物馆集中陈列了安康境内的各类优秀非遗文化,包含“汉调二黄”、“紫阳民歌”、“汉滨脸谱”等多个非遗保护项目。博物馆主要将此展馆分为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自我的特色,并且可以看到数字技术和传统文化的合理融合与应用,借助现代科技展示手段,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各位游客能够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并且让安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在秦岭人家这一单元当中,博物馆主要讲述了安康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建筑,从关中平原经过子午古道便到达了汉水谷地,这里便是安康非遗文化的起源之处。先民在这里辛勤劳作,创造出了越来越繁荣的文化,绘就出了一幅幅独属于安康的山地农耕文化画卷。
馆内的第二单元主要着眼于安康人民的精神生活,源自于汉水基因与汉水血液的汉水风情。馆内讲述了安康出现的各类戏曲剧种,以及民歌,风俗活动,制作技艺等。在向各位游客介绍安康特有的戏曲剧种时,展馆并未采用大量文字堆砌或者单纯陈列的方式,而是采用了触摸屏,以及场景视频的方式呈现给各位游客。丰富的展览形式,赋予了安康民间生活文化新的灵魂,新的活力,并且在让各位游览的游客觉得有趣的同时,也让游客们通过听觉,视觉学到了非遗的知识。
巴山地区的民众通过不断地刻苦奋斗,创办了各类生产之所,各种各样的制作技艺便接踵而至。不数十年间,民间已经是一片祥和之势,百姓安居乐业,各类古老手艺也传承至今没有断绝。馆内的第四单元便着重非遗体验,经过游客自己上手,自己体验,便可以在流程简单、便于参与、易于成品的非遗项目中体验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以及乐趣,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非遗。同时,展厅内播放着各位非遗传承人老师的信息以及非遗项目,让游客在了解非遗技艺的同时也了解到了一件件展品背后的非遗传承人的不易与故事。
博物馆内展览各类历史物件和特有生物时,也采用了新的科学技术以更好的为游客介绍各类展品。馆内介绍历朝历代的历史文物之时,在附上文字简介的同时,也附上了二维码以供扫描,提供了语音导览功能,使得导讲员可以通过麦克风在任意区域进行讲解。导览设备不仅提升了馆内的现代化,电子化水平,并且减少了人工干预,使得讲解过程更加的高效可靠。在“天赋安康”展区内,展览各类动植物之时,馆内通过增强现实技术,让展区内的各种动物“活了过来”,游客可以更好的了解动物的体态、动物的声音、动物的习性。
线下展览完毕以后,博物馆还提供了线上的智慧博物馆的虚拟展览。通过VR技术,便可以随时随地见到馆内各种展品和景观。
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员通过博物馆中的各类数字化融合,完整的了解到了我国丰厚的历史文化与数字化结合的新时代,新表达。博物馆中一件件从历史长河中“活”过来的的历史文物,都表现着文化与数字化融合后的新活力。文化和数字化的进一步融合,是一场保护文化,传播文化的双赢举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99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