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非遗寻“技”,走进“顶碗”艺术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彭嘉晟

2023年1月6日,曲阜师范大学非遗寻“技”团进行线上杂技观赏,针对武汉杂技中著名的“顶碗”艺术进行了欣赏和思考,并就在“顶碗”技艺上颇有成就的著名人物展开了解。

顶碗作为武汉传统杂技节目,是中华非遗宝库中的瑰宝。其主要表演形式为演员头部顶一摞瓷碗,表演劈叉、金鸡独立、别元宝、倒立等技巧动作。“顶碗”是一门难度系数极高的杂技艺术,在观赏顶碗表演时,队员们无不被顶碗艺术家的技艺所震撼并为之动容。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了对手顶碗、软腰顶碗、高梯顶碗、四人造型顶碗等形式。创造的高难动作有:拐子倒立脚面夹碗、蹬碗单臂倒立斜拉叉、探海脚举碗变单臂倒立回碗、脚举碗乌龙绞柱、单腿举碗站头射雁、旱地拔葱举单手顶、双尖头脚举碗打滚顶、三尖双重卡脖顶挂人等。其在表演形式上,分为单人表演和多人(双人或三人)表演两种类型。除此之外,实践队伍成员还了解到广州杂技团表演的三人顶碗颇具新意;他们用“A”形梯串连三人顶碗的技巧,把多种对手顶碗的动作展现于高梯之颠。尤其在完成三人相叠顶碗过梯这一高难技巧时,顶端演员离地六米多高,她头顶一摞瓷碗,双手按住中间演员的肩部倒立,中间演员也头顶瓷碗,双手按住底座演员的头顶倒立。底座演员既要承担头顶上两名演员的体重,又要协调好三人的重心,攀着梯格上上下下,甚为惊险。

实践队员们通过线上欣赏“顶碗”表演,对于表演者精湛的技艺深表震撼,并对于著名“顶碗”艺术家展开了讨论。非遗寻“技”团通过资料检索,对夏菊花、李莉萍等“顶碗”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了解。1960年,武汉杂技团著名演员夏菊花把柔术与顶碗结合起来,第一次用脚顶碗。1963年她表演的双腿抬过后背,双脚夹住顶在头顶的碗向前伸出的动作震惊了观众。五次在国际上获得金奖的《顶碗》,早在汉代“百戏”中就已表演,河南南阳汉墓出土的画像砖中,就有“项碗单手倒立”的形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夏菊花在全面继承顶技技巧的基础上,大胆创造了倒立夹碗过头的柔术与顶技结合的新颖技巧,突破了传承千年的古老形式。1983年12月在摩纳哥举行的第九届国际马戏比赛,来自中国武汉杂技团的青年演员李莉萍仰卧在圆台桌上,随着悠扬的乐曲,左脚托举起一摞彩绘瓷碗,轻抬臀部,连续做着旋转360度的滚翻动作,在旋转速度极快、弧度极大的高难动作中,那一摞瓷碗却仿佛贴在她的脚掌一样,使物我一体,令四座惊起。她荣获“金小丑奖”,揭开了中国杂技在蒙特卡洛赛场取得胜利的第一页。李莉萍是第四代顶碗演员,她所表演的这个动作在中国戏曲、古典舞中被称为“乌龙绞柱”,高难技艺与传统舞艺结合,又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这是中国杂技日新月异的原因。

在欣赏顶碗表演并了解相关艺术家的过程中,队员们深切感受到了顶碗艺术的魅力。顶碗艺术作为中国杂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杂技传承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是武汉杂技得以广为传播并声名远扬的重要助推力,是一门值得关注并被重视的非遗技艺。

曲阜师范大学非遗寻“技”团组织线上观赏“顶碗”艺术后,对于“顶碗”艺术展开了激烈讨论,提及登上过春晚舞台的顶碗艺术表演,纷纷表示对于该表演印象深刻,其中不仅仅是技巧的展现,更是力量与柔美的彰显,顶碗艺术家的精湛技艺深入人心,展现了顶碗艺术的别样风情。

顶碗艺术不仅仅是一门杂技,更是杂技人的精神寄托,是中国杂技被认可和被赞赏的代表。队伍成员探寻武汉杂技,走进顶碗艺术,尽管只在线上进行顶碗表演的欣赏,但依旧从屏幕中感受到了顶碗艺术的独特魅力,深刻认识到了作为非遗的武汉杂技能够备受重视的重要原因。队员们纷纷表示,仅仅是欣赏了顶碗表演,就从其中极高的难度系数以及各种动作设计中感受到了杂技传承者的不易,也认识到了是坚定的热爱才会让杂技人在对杂技艺术的不断探寻中成为大家,并让杂技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635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感受非遗魅力,坚定文化自信——参观山东省文化馆纪实

7月31日,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思想理论协会“文韵传心”调研宣讲团成员胡国璐前往山东省文化馆进行参观学习。山东省文化馆成立于1957年,2007年经省编办批准同意加挂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缅怀伟人光辉岁月,传承红色精神——周邓纪念馆参观纪实

今日,我来到了天津市南开区水上公园西路的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共同缅怀周恩来与邓颖超两位伟人的光辉岁月,学习并传承他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周邓纪念馆坐落在风光旖旎的……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寻红色遗迹,乘不朽遗风——参观中共山东早期历史纪念馆纪实

在历史的长河中,山东这片土地上,红色的火种曾经熊熊燃烧,照亮了前行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犹在耳边:“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品味璀璨非遗,实践文化薪传——王店大装的艺术之旅与时代交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瑰宝,承载着民族的记忆,闪耀着文化的光芒。2024年7月15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王店镇肖楼村,一场关于守护与传承的深刻对话在古老的关爷庙旁展开。山东大学……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见“新国博”,走复兴路,读中国梦

访谈对象:复兴之路展馆讲解员胡老师访谈者:王一冰王一冰:胡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今天接受我们的采访。作为复兴之路展馆的讲解员,您的讲解深入浅出,生动形象,能否再请您简单介绍一……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传承红色基因,共筑精神家园——与雨花台红色文化传承人共话历史与未来

访谈对象:李老师,雨花台烈士陵园资深讲解员,老党员,红色文化传承人访谈时间:2024年7月29日访谈地点:雨花台烈士陵园纪念馆休息区访谈前言:在雨花台烈士陵园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有这样……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踏遍虞山古院,初感陶艺之美

参观纪实:虞山书院位于济南市历城区郭店街道虞山文体公园内,主体建筑为传统大三进四合院,红墙灰瓦、雕梁画柱、福寿影壁、屋脊神兽、山林风水,大气、生气、富丽……处处体现着传统建……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学习周恩来宝贵精神,坚定爱党爱国之心——访谈老共产党员有感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们有幸采访到了这位党龄丰富的老党员张大爷。他以其深厚的历史见解和对党的忠诚而闻名,对于党的历史和伟人有着独到的理解。在这次访谈中,他深情地分享了他对…… 文韵传心宣讲团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

“青艾揉春韵,信息传古今”——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弘扬传统文化活动圆满举办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为增强大家对…

学雷锋践粮行 承俭德谱新风——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青协&大数据学院青

“学雷锋践粮行承俭德谱新风”——大通信青协&大数据青协守护国家粮食安全志愿服务活动圆满落幕习近平主席指出:“雷锋…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

真相与谎言:电诈迷局——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飞鹰反诈宣传志愿服务专项支队沉浸式反诈剧本杀圆满举办为提升大学生防范电信诈…

春韵传情,书香载梦

为积极响应“十四五”规划中“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的号召,湖南科技大学于2025年4月策划开展图书漂流系列活动…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

数说计智资助2024年全年资助共787人次资助金额453万元国家奖学金发放奖金60000元单个奖励金额10000元获奖人数6人国家励志奖学金发放…

最新发布

古厝焕新生,共建新家园
“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老庭院里厮磨,这是文化存在的极温暖的方式。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新版小叙中如是写到。在日照市莒县陶家村的古厝中,我也看到了时间和文…
盘活闲置宅基地,构筑乡村振兴“新引擎”
“东风化雨,农田亩亩翠;政策归心,国土山山青。”土地是农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是农业之本,农民之根。为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宅基地的发展现状,更好地推进乡村振…
盘活闲置宅基地,助力建设美丽乡村
瓦蓝的天空云雾缭绕,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好像童话里的仙境,一会儿,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雾也渐渐消失,村子里屋顶上飘着袅袅炊烟,这样祥和安静的地方便是美丽日照的陶家村,。在蓝天白云下,村子显得…
知行合一,实践成才——“万千气象,传承星火”实践队走访家乡开展社会调查
为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对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弘扬和保护。2022年12月15日至12月21日,“万千气象,传承薪火”实践队的队员们在各自负责地域进行实践走访。各地队员在当地走访调查,制定调查问卷,采…
坐标新时代,显化古厝价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而在瞬息万变的的新时代征途上,有关助力古地重焕光辉的发展重任落在了我们的肩膀上。为了走好“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长征路,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古厝新生实践团于2022年12月08日分…
盘活乡村宅基地,为古厝增添活力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一片神奇的土地,诞生了一个伟大的国家;一片广袤的土地,塑造一个伟大的民族。土地是人民的魂与根,承载着一代代的中华血脉。当今社会在飞速发展,随着工业化…
聚焦农村宅基地,古厝新生促振兴
“劳动人民以他们的汗水和精神,构勒这里的风情,您所展示的热情豪爽淳朴,是他们辛勤的朔源。”短短几句话描绘出农民与土地的联系之深,如今农村闲置宅基地日益增多,如何盘活闲置宅基地,促进农民增收,成…
古厝新生新活力 激活乡村新生命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农民勤恳的耕种只为安稳的生活,土地对于农民至关重要,而农村宅基地的改革是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激活未来经济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宅基地改革以及流转的实施情况,2022…
笔墨凝书香,春联添年味
春联又称门对、春贴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春…
助力乡村振兴,古厝志在必行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