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这个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没有文化的根源,就没有办法形成一个民族;掐断文化的根脉,失掉根本,也就没有办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习俗,即个人或集体的传统、传承的风尚、礼节、习性,是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体现。为了弘扬文化自信,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风俗特色,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8位同学组成“丹青曲韵赓文脉,循声觅俗续灯火”社会实践队,以探究山东省16地市风俗特色为出发点,深入传统,推陈出新,助力弘扬文化自信。在探访山东省滨州市时,队员们选择了滨州民间剪纸这一传统特色风俗。
源远流长,寓意深远
剪纸作为中国优秀传统习俗已存在上千年的历史了,而作为齐鲁大地的一份子,滨州剪纸则在传统剪纸上演化出了新的特色,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黄河水的滋养,齐鲁文化的洗礼下,它最终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同时也展现着别具风采的文化神韵,表达着黄河沿岸子民对生活,对劳动,对生命的向往和追求,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滨州儿女,铸就了滨州儿女踏实肯干,勇往直前的劳动精神和开拓精神。在2008年,滨州民间剪纸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寻访百家,深究奥义
实践队员在不打扰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对校内滨州籍贯的同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通过访谈发现,如今一代“新滨州人”对于滨州民间剪纸的认知不全面,更多是父辈知晓。实践队员在被访者的帮助下,与被访者家中老人取得了联系,获取了许多关于滨州民间剪纸的信息。同时,实践队员还进行了大量文献与资料查阅,不断加深对滨州剪纸的了解。
通过大量的走访与调研,实践队员对滨州剪纸在艺术特色与表现形式有了初步的了解。根植于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使滨州剪纸具有极强的地域艺术特色,同时滨州剪纸反映了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民俗活动、岁时节令、人生礼仪和在民间的戏剧故事、传说等。其次滨州剪纸也与中国传统神话和故事有着不解之缘。滨州剪纸的题材多选择与中国传统神话和故事中正面人物相关内容,如神话中的太上老君、观音和钟馗等以及传统故事中的孔子,关公和岳飞等;当然还有祥禽瑞兽中的龙、凤、麒麟、仙鹤、狮子、鹿;祥花瑞草中如牡丹、桃子、灵芝、石榴、竹、菊、兰、梅等,体现了滨州子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憧憬,凝聚了劳动人民的美好情感,倾吐着人们对自然、劳动、生活、爱情、生命的颂扬和赞美。
同时滨州剪纸作品种类繁多,样式多变,装饰性强,用途广泛。可以做刺绣的底样:鞋花、枕顶花等;春节贴的门笺、窗花;元霄节的灯彩、纸扎纹饰等等许多。造型夸张大方,构图饱满和简朴,粗犷古拙,强烈、浑厚、率真的气质,体现了滨州儿女质朴的性格,显示出他们高尚质朴的情操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千年传承,永筑佳话
队员们通过查阅了解到,滨州民间剪纸主要在家族内部和师徒间代代传承,如今,34岁的蔺飞飞是新一代滨州民间剪纸的传承人。作为滨州人的她,深受本地文化熏陶,将这里风土人情浸入到剪纸中,形成了独有的剪纸艺术特色。如今的她,从事剪纸技艺的大量创作实践、文创产品的开发与实用性创新、开设非遗进校园、非遗进社区、非遗进企业、文创研发推广等活动,结合传统的滨州民间剪纸技艺和社会趋势,努力打造传统手艺多样化、传统手艺时尚化。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好的实践就是亲身体验。由于疫情原因,实践队员无法达到滨州本地进行面对面实地体验,于是通过发达的互联网技术,进行线上学习。在蔺老师视频教学的指导下,实践队员进行了剪纸文化初体验。实践队员对照视频,从最基础开始,紧跟步骤,撕烫剪刻,看天地万物跃然纸上,栩栩如生。实践队员表示,在剪纸的过程中,那种全身心投入的状态是这个信息化快速发展时代最难得的,同时也体会到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人们更加注重事物的快捷性,效率性。在很多年轻人眼中,剪纸一直是老奶奶的手艺,即使喜爱也难以做到投入其中。然而滨州剪纸始终包涵着一份殷殷绵绵的审美情感,朴实真挚,充分体现了人类向往朴素、温馨、纯粹的心灵。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发扬滨州民间剪纸这一传统特色,多方位、多角度、多形式传承剪纸艺术,使其继续焕发生机活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大放异彩,并把剪纸分毫不差的精准和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品质发扬光大,使非遗文化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推动国家文化事业发展大繁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3437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