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要我分类”的被动性向“我要分类”的主动性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作者:赵庆捷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的扩张,“不乱扔垃圾”不再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垃圾处理也不能完全推给政府,“垃圾填埋场”的超负荷运营,“焚烧垃圾”造成的空气污染都在表明传统的垃圾处理方法已不再适用于现代都市。只有从源头进行垃圾分类,妥善地进行收集和运输,再在末端进行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体系,才能真正挣脱“垃圾围城”的困局。

因此,自6月20日起,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见‘圾’行事,携手同行”志愿团队在江苏各地开展推动民众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意识的志愿活动,我主要在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通过问卷调查、给小朋友们开展公益小课堂以及自己身体力行进行垃圾分类等方式推动垃圾分类的实施与开展。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发现,垃圾分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街道上看到标明“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公共垃圾桶,但是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他们并没有什么区别,人就是想怎么扔就怎么扔。因此,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美好家园,要从源头上推进居民垃圾分类工作,应从“要我分类”的被动性向“我要分类”的主动性上下功夫。

通过开展公益小课堂,我采用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让孩子们通过玩你画我猜、知识竞赛、猜谜语、垃圾分类飞行棋等方式汲取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形成需要垃圾分类的相关意识。“垃圾分类”犹如一只蝴蝶,虽然在短时间内看,似乎只改变了人们处理垃圾的方式,但从长远来看,它的影响力将逐渐渗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随手扔”变为“随手分”,从“要我分类”到“我要分类”,固然需要经历一个艰难痛苦的转变期,但一旦实现,不仅科学的垃圾分类会变成常态,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成为人们的共识。

除此之外,我还提前与赛虹桥街道办社区取得联系,在结合该社区的疫情防控条件下,参与到当地志愿服务组织中帮忙清理街道、社区、学校,分类垃圾,同时鼓舞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在实践过程中体验垃圾分类的乐趣。好习惯的养成从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从无到有的形成过程中免不了需要人们突破舒适圈,但“小不忍则乱大谋”,只有忍过这些“不方便”和“不习惯”,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自觉的意识和行动,我们的城市才会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也认识到一些问题,并想到了一些解决措施。如:树立垃圾分类的观念。广泛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倡导工作,使民众树立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阐明垃圾对社会生活造成的严重危害,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呼吁民众积极参与。同时教会民众垃圾分类的知识,使民众进行垃圾分类逐渐成为自觉和习惯性行为。此外,我们可以改造或增设垃圾分类回收的设施。可将一个垃圾桶分割成几个隔段或建立几个独立的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应逐步细化。垃圾分类搞得越细越精,越有利于回收利用。可以用不同颜色的垃圾桶分别回收玻璃、纸、塑料和金属类包装垃圾、植物垃圾、生活垃圾、电池灯泡等特殊的垃圾。垃圾桶上必须注明回收的类别和简要使用说明,指导民众使用。垃圾桶也可以成为企业广告的载体,企业可以承担制作费用。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不能因为垃圾分类习惯难养成,就不选择尝试就拒绝开始垃圾分类,虽然过程繁琐,但对于保护环境,对于绿色城市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只有个人、家庭、社区等每一个微观主体共同努力,才能让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才能避免城市的“最后一公里”被垃圾掩埋。实施垃圾分类是一项长期工程,相信会有更多民众支持垃圾分类,共同为我们的美丽中国出一份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2323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推荐内容

跨越数字鸿沟,温暖老人时光

(通讯员:姜泽阳)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的生活因之变得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然而,在我们享受着数字时代带来的红…

走进一片红色热土-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走好长征路奋进新征程中国青年网淮南1月16日电(通讯员魏宏强张煜琪马佩)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熠…

丈量民间艺韵:农民画探寻之旅

图为实践队成员欣赏农俗画作大学生网报通讯员江玲摄图为阡陌绘梦实践队成员大合照大学生网报通讯员宿博惠摄图为实践团成员欣…

山东大学春晖社“红耀滇南”支教队于红河县宝华镇寒假公益课堂支教第二天

【山大春晖红耀滇南支教队1月20日电】青春献爱,红耀滇南——记山大春晖红河县宝华镇支教寒假公益课堂第二天“在云南的东南部…

保护渔村环境,传承文化新韵

乡村文化和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文化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深…

最新发布

垃圾分类社会实践准备
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和…
垃圾有自己的家,叫垃圾桶
垃圾分类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减少占地面积。资源能再回收并二次利用,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的“见‘圾’行动,携手同行”社会实践团队因此进行了有关垃圾分类的知识普及。…
志愿者是什么
志愿者是什么?曾经,我认为他是离我比较远的。是不求回报,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为他人为社会做出一些有利的事情,最重要是不求回报。穿着红色的马夹穿梭在大街小巷。这就是过去我认为的志愿者。现在我有幸参加…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最基础的工作
迎着酷暑,带着热情。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见‵圾′行事,携手同行”公益团队于2022年6月至7月举行了有关垃圾分类和保护环境的公益宣传宣讲活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是实施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见‘圾’行事,携手同行”
为了增强社区人民环保意识,推进垃圾分类政策的实施,推动垃圾资源化利用、保护环境,我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见‘圾’行事,携手同行”团队,与团队志愿者们于暑期在自己的家乡地与社区合作,针对不…
主动为垃圾分类做贡献
如今,垃圾分类普及程度越来越广,作为新一代的青年,我们有义务去主动进行垃圾分类并且带动身边孩子一同学习。通过此次活动,不论是孩子还是志愿者们都收获颇丰。于学生而言,他们更加了解了垃圾分类的现状…
河科大学子三下乡:访谈校友汲力量,躬行不辍促成长
2022年暑假,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为了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基础,我参与了思源七秩办学路,赓续使命启征程——“校史中的红色文化”专项实践团。因为疫情原因,社会实践以线上这种不一样的方式展开。我参与的是…
垃圾分类:光有强制还不够
半月谈:垃圾分类:光有强制还不够我国一直存在垃圾分类上的反向闭环,前端的居民在垃圾分类上践行度低,后端的垃圾处理厂在工作流程上不够规范,由此相互推诿。垃圾分类是生活小事,亦是社会大事,若想真正…
推行垃圾分类须明确“三要三不要”
近日,垃圾分类成为社会热门话题。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被网友称为史上最严格垃圾分类标准。继其之后,北京的垃圾分类立法工作也提上日程。其实,垃圾分类的倡议由来已久,只是要…
垃圾分类,让城市“轻”下来
本月初,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消息,将开展垃圾“分类、分质、分时”收运试点,促进居民源头分类,同时将探索进行垃圾“不分类、不收集”惩戒试点。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知道如何分类,成为困扰诸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