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提升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国家的“非遗文化”,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涵养。更应走进更多的非遗文化,让这些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源泉,让文化更加长远的传承下去。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队于2022年7月9日至7月15日在喀什市开展了七天的非遗传承实践活动。我满心回忆着这几天,脑海不断浮现着往日的画面,了解了多姿多彩的民生民俗,感受到当地独有的热情和魅力,也让我们切实的领悟到非遗文化的丰富和韵味。这次活动体验让我受益匪浅,学习到很多知识,也认识到对于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学习民族乐器的孩子演奏音乐。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飘点点 摄
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我们得到了难以得到的东西,团队的精神,工作的经验,坚强的意识,真挚的友谊。我们没有虚度这几天,大家都在用心做事,用心服务,我无不感叹原来时间可以这样度过,生活可以这样充实。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历史中伟大劳动人民的魅力。 往事越千年,传承永不变。喀什地区文化馆老师艾则孜.吐乎提教授各种乐器将近四十年,从2014年至今,他一直坚持开展公益性民族乐器培训班,为开展好全民艺术普及和践行文化润疆工程作出切实贡献。在这里我感受到孩子们对古典乐器的热爱,从他们瞳孔里映射着对于乐器的好奇,他们认真投入演奏时的模样,也让我感受到年轻力量可以给非遗文化带来不同凡响的力量。通过对民族乐器非遗传承人的采访,我了解到民族乐器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及手艺传承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更看见了传承人对民族乐器的坚守与热爱。对于老一辈传承人来说,这不仅仅是艺术的美观,更是他们心中的一种精神寄托,在这背后更多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中华人民智慧的结晶。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喀什古城开城仪式舞蹈。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梁飘点点 摄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要是依靠核心传承人口传心授、世代相传的行式来进行,是中华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文化财富,更是各个民族精神的凝结成果以及有效延续。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提升自己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学习新的知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国家的“非遗文化”,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涵养。非遗不是文物,不是凝固的。非遗历经千百年的文化流变,是动态的、可变的,在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各时代的传承人群在与历史、自然等环境的互动中不断对非遗进行再创造。更应走进更多的非遗文化,让这些文化散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源泉,让文化更加长远的传承下去。
为了更好地调查大众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向群众发放我们的调查问卷,从中我们了解到了不同人群对非遗文化的理解与感受。不论是“古丽的家”、艾特莱斯、还是古城震撼的开城仪式都让我深刻感受到来自新疆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只有当切实的站在那里才能体会到专属于“它”(通讯员 梁飘点点)
图片发自中青校园App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结束后与馆内工作人员合影留念。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军刚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