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
非遗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7月15日上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喀什古城艾特莱斯馆,参观精美的艾特莱斯服饰,了解艾特莱斯的的故事以及制作过程并体验相关技艺,学习和领略艾特莱斯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探寻艾特莱斯文化历史,感受艾特莱斯技艺中丰富多彩的民族魅力,深入到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艾特莱斯馆,馆内陈列着民间收集的作品和各种艾特莱斯技艺制作的产品,并且有着陈列创作的艾特莱斯艺术品的展厅。初进场馆便被墙壁上挂满的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我走在馆中细细观察着,感受一件件艾特莱斯服饰,在我参观的过程中那一缕缕丝绸仿佛拥有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艾特莱斯馆的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并与成员们一起讨论艾特莱斯故事和文化,成员们受益匪浅。实践团队了解到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艾特莱斯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多彩的生活气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间习俗。
在参观展馆、学习技艺的基础上,实践团队与馆长展开交流,就当前以艾特莱斯绸为代表的丝绸技艺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她表示,当前刺绣研究所有着一整套传统、严谨并不断创新的制作流程。手工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达28道,经过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扎染、图案设计、捆扎、分线、上机、织绸等,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精益求。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特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实践团在馆长的指导下学习体验了艾特莱斯绸的制作过程,了解了想要织出一匹柔软飘逸的艾特莱斯绸是多么繁杂,制作艾特莱斯绸技艺便在实践团心中生根发芽。
采访中馆长详实具体详尽讲解了艾特莱斯绸相关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是维吾尔族人艺术概括和乡土情结的升华。在与她更深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艾特莱斯的颜色绚丽而自然,展示着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外貌和纯洁的心灵,穿着艾特莱斯,戴着花帽,留着麻花辫子的姑娘是很多新疆男生的梦中情人,艾特莱斯在很多爱情民歌里被提到。实践队员深刻的体会到艾特莱斯不仅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工艺,更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每一件作品里都能感受到其中独一无二的故事,它并不单单只是作品,它更承载着当时每一段记忆。艾特莱斯馆长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认为对艾特莱斯的宣传范围可以涉及的更广泛,影响更大。艾特莱斯馆内人员十分热情地向实践成员介绍工艺过程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实践成员不断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所惊叹,感受到艾特莱斯绸背后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仅惊叹技艺的精湛,也是对是对这项技艺流传至今的感叹,任何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其中宝贵的文化底蕴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智慧和结晶。
在实践的具体阶段,实践团成员为了更进一步对艾特莱斯的了解,采访了馆内游客和周边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调查了人们对于艾特莱斯的了解程度并对艾特莱斯进行推广宣传。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了解学习到了很多,既了解了艾特莱斯相关的古老故事,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身上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任务,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的身上铭刻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应当提升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多了解接触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非遗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象征的文化遗产在精神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凝聚了国民对于历史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国民的国家自豪感的来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世界特有的一方文化土壤,深入发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有利于让本民族更多的人认同我们的文化,继承我们的文化,进而结合时代发展的规律,继续创造更多属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涵养,走进非遗文化的故事,感受一代代传承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这些文化发光发热,真正地走进人们地心中。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源泉,让文化更加长远的传承下去。
(文/王婷婷 梁飘点点 刘心雨 摄/李军刚 王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