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

来源: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作者:“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团

塔里木大学学子三下乡: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

非遗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在当今时代背景下,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也要与时俱进,将非遗融入现代生活,走进大众的日常生活。7月15日上午,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赴喀什古城艾特莱斯馆,参观精美的艾特莱斯服饰,了解艾特莱斯的的故事以及制作过程并体验相关技艺,学习和领略艾特莱斯发展历史与传统文化,揭开艾特莱斯的神秘面纱,探寻艾特莱斯文化历史,感受艾特莱斯技艺中丰富多彩的民族魅力,深入到宣传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中。

实践团队首先参观了艾特莱斯馆,馆内陈列着民间收集的作品和各种艾特莱斯技艺制作的产品,并且有着陈列创作的艾特莱斯艺术品的展厅。初进场馆便被墙壁上挂满的琳琅满目的展品所吸引,我走在馆中细细观察着,感受一件件艾特莱斯服饰,在我参观的过程中那一缕缕丝绸仿佛拥有了生命,变得鲜活起来。艾特莱斯馆的讲解员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并与成员们一起讨论艾特莱斯故事和文化,成员们受益匪浅。实践团队了解到艾特莱丝绸基本为四大类型,按色彩分为黑艾特莱斯、红艾特莱斯、黄艾特莱斯,另外还有多色调艾特莱斯。各种绸的基色为一种,但又恰到好处地搭配其他色彩,以凸线图案、纹格,艳丽中不失端庄,飘逸中不是稳重。艾特莱斯绸图案富于变化,样式很多,采用植物图案的有花卉、枝叶、巴旦木杏、苹果、梨等。采用饰物图案的有木梳、流苏、耳坠、宝石等。艾特莱斯服饰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与多彩的生活气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和民间习俗。

在参观展馆、学习技艺的基础上,实践团队与馆长展开交流,就当前以艾特莱斯绸为代表的丝绸技艺如何更好地发展以及存在的困境进行了沟通与交流。她表示,当前刺绣研究所有着一整套传统、严谨并不断创新的制作流程。手工艾德莱斯绸制作工艺达28道,经过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扎染、图案设计、捆扎、分线、上机、织绸等,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制作每个步骤都精益求。染色过程中图案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又形成了艾特莱丝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点。实践团在馆长的指导下学习体验了艾特莱斯绸的制作过程,了解了想要织出一匹柔软飘逸的艾特莱斯绸是多么繁杂,制作艾特莱斯绸技艺便在实践团心中生根发芽。

采访中馆长详实具体详尽讲解了艾特莱斯绸相关的制作工艺和历史故事,这些丰富多彩的图案是维吾尔族人艺术概括和乡土情结的升华。在与她更深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艾特莱斯的颜色绚丽而自然,展示着维吾尔族姑娘美丽的外貌和纯洁的心灵,穿着艾特莱斯,戴着花帽,留着麻花辫子的姑娘是很多新疆男生的梦中情人,艾特莱斯在很多爱情民歌里被提到。实践队员深刻的体会到艾特莱斯不仅是一种丰富多彩的工艺,更是人们长期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从每一件作品里都能感受到其中独一无二的故事,它并不单单只是作品,它更承载着当时每一段记忆。艾特莱斯馆长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认为对艾特莱斯的宣传范围可以涉及的更广泛,影响更大。艾特莱斯馆内人员十分热情地向实践成员介绍工艺过程和相关的历史故事。实践成员不断为一件件精美的作品所惊叹,感受到艾特莱斯绸背后所蕴含的伟大民族精神。不仅仅惊叹技艺的精湛,也是对是对这项技艺流传至今的感叹,任何一种流传下来的文化都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和历史的沉淀,其中宝贵的文化底蕴都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传承人的智慧和结晶。

在实践的具体阶段,实践团成员为了更进一步对艾特莱斯的了解,采访了馆内游客和周边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调查了人们对于艾特莱斯的了解程度并对艾特莱斯进行推广宣传。在本次实践中,实践团队了解学习到了很多,既了解了艾特莱斯相关的古老故事,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的身上担负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和任务,身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们的身上铭刻着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责任。应当提升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多了解接触相关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宣传工作,让非遗文化被更多的人了解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象征的文化遗产在精神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凝聚了国民对于历史和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国民的国家自豪感的来源。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世界特有的一方文化土壤,深入发掘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和鲜明特色,有利于让本民族更多的人认同我们的文化,继承我们的文化,进而结合时代发展的规律,继续创造更多属于本民族的优秀文化。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进一步地提升广大群众的文化涵养,走进非遗文化的故事,感受一代代传承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让这些文化发光发热,真正地走进人们地心中。让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源泉,让文化更加长远的传承下去。

(文/王婷婷 梁飘点点 刘心雨 摄/李军刚 王昊)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976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社会实践——南京市卫计委之行

2016年7月6号,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人民政府卫计委对信访部的陈主任进行了采访。主要是为了对二孩政策进行进一步的了解,从政策方面深入理解二孩政策。 …… 查看全文 >>

南师大“二孩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组”采访南京雨花台区妇联

2016年7月9日,南京师范大学二胎政策对女性的影响调查小分队来到南京市雨花台区妇联对雨花台区妇联主席进行了采访。…… 查看全文 >>

暑期实践扬州行

暑期实践扬州行7月7日,我们小分队一行三人来到了景色秀丽的月亮城扬州。9点半左右抵达扬州后,我们根据联系好的机构开始我们的调研采访活动。 …… 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河海学子源泉工程回校宣讲

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宣讲活动报道2月17日,河海大学源泉工程团队在学校礼堂举办了一场精彩的宣讲活动。团队成员韩孟昀、郑钧…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沂蒙精神进校园 凝聚奋进新力量”宣讲活动

为了让同学们深入了解沂蒙精神的内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2月23日,聊城大学沂蒙精神红韵志愿宣…

地理与环境学院开展乡村教师访谈社会实践活动

为记录乡村教育变迁历程,弘扬乡村教师的坚守精神,深入挖掘乡村教师的教育故事,寒假期间,聊城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2024级4班…

最新发布

以青春之我助蓓蕾成长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长时间的理论学习倒不如一次实践来的深刻。南阳理工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很荣幸可以成为教师教育学院实践团队中的一员,…
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心得
塔里木大学“体悟非遗之美,助力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心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正式提出经过了漫长的过程。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提升自己对非遗…
天下无“诈”,人民幸福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与发展,诈骗的手段也在随之更新。为切实做好国家反诈防骗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2022年7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巴瑟斯未来农业科技学院青少年自护教育实…
塔大胡杨青年三下乡∶学习民族乐器,提升民族自信
塔大胡杨青年三下乡∶学习民族乐器,提升民族自信2022-08-08coisini中国青年网伊犁8月8日电(通讯员张耀辉)为更好地学习和宣传非遗文化,推动文化润疆工程,7月9日,塔里木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体悟…
2022暑假实践心得
这是进入大学后我第二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起上次,这次的我收获了更多在校园内学不到的知识。前几个假期,我整日待在家中,体会不到生活的不易,这个暑期,我走出家门,踏入社会,才知道“不当家不知柴米…
华北电力大学社会实践团赴黄河入海口实践
为实地调研养育了这方土地的母亲河,深入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感受保护黄河口湿地这一崇高事业的建设成果。2022年7月22日早,华北电力大学“追寻总书记足迹,凝聚奋进力量”实践…
兰理学子前往火车站进行社会实践活动
为深入贯彻疫情防控工作,检查火车站人员流量情况,让人们内心深处认识到疫情防控的重要性,本次新韵星耀实践团队前往华亭市火车站进行实践活动。有言说,美,并不都是长发飘飘,浓妆艳抹,打扮的时尚潮流。…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红色基因文化的传承在于群众
中共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学习并传承红色基因文化仍是很重要的命题。为深入学习党史、团史,领会先辈们的爱国激情,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引导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以集中组队和个人分…
曲园学子暑假社会实践: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
近年来,历史学习教育日益受到重视,为进一步了解家乡红色文化底蕴,继承红色革命基因,情景再现学党史,红色基因永传承,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星火赓续实践队于7月7日前往山东省潍坊市昌邑市全武红色博物馆。…
初心永向党,童画新时代
为了进一步宣讲党史团情理论,在严格遵守属地疫情防控要求和切实做好自身防护条件的情况下。赴滁州-芜湖双城社区实践小队于2022年暑期分别在滁州市兰天社区与芜湖市潮音街社区开展党史团情宣讲及社会调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