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鼓灯发展的困境分析
1.文化根基遭到破坏,文化神韵逐渐丧失
花鼓灯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发展的产物,根植于乡村,传统农村闭塞的生活状态,有利于完整地保留花鼓灯文化。但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乡村人口的流动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逐渐成为农村居民日常精神活动的主流选择,逐渐脱离了花鼓灯文化的艺术体验活动;其传统的依靠土地庙、打谷场等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文化神韵也在逐渐丧失。
2.传承人年龄老化,贫困化,传承主体出现断层
花鼓灯文化的传承多数以血缘关系为主,以家庭传承为主要形式,在“冯派”花鼓灯的传承中,就具有明显的家族性,几代人口传身授。传统的花鼓灯文化传承人年事已高,精力以及体力无法支撑花鼓灯的外出表演。同时,一般花鼓灯文化的传承人在教授弟子时是免费的,存在诸多的经济问题,面临贫困化的艰难处境。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使得农村花鼓灯文化传承的人才流失严重。
3.年轻人对花鼓灯认识不足,尚未形成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年轻一代对花鼓灯文化的认知较为薄弱。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发展,使得年轻一代接触新事物的途径更加丰富,接受新事物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对于流行音乐与现代舞等具有更高的追求,逐渐减弱了对花鼓灯文化的关注。当前,花鼓灯文化的发展中,虽然成立了相关的戏剧院,但没有建立专业的研究机构,缺少专业的花鼓灯文化研究人才。
4.演出方式与内容过于传统,商业演出发展受限
花鼓灯的演出方式和内容都过于传统,表演内容大多取材于改革开放之前的生活素材,而演出方式也多半是线下演出,与当今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有点背道而驰,因此缺乏广泛的受众,花鼓灯的名声也仅仅局限在淮河流域花鼓灯周边,其它省市级对花鼓灯知晓很少。当前,花鼓灯的主要演出地点在农村,通常出现在婚、丧、嫁、娶等特定的场合。在城市的演出,也大都是以基层慰问演出和大型活动的表演为主,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商业演出。同时,缺少花鼓灯文化的艺术精品,无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花鼓灯的保护与传承。此外,因为近年来受疫情的影响,所以村民花鼓灯商演的机会几乎没有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8304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