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上午,西南政法大学“乡约一夏,与法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来到巫山县光明村,与当地村民、干部一起参观光明村,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调研,助力乡村振兴。
“宿雨清畿甸,朝阳丽帝城。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无论是过去食不果腹的时代,还是如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人们最大的愿望都是安居乐业、生活富足。且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态也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振兴、生态文明逐渐成为新村建设的标志之一。在巫山县光明村,一颗乡村振兴的初阳正冉冉上升。
光明村位于重庆市县巫山县大昌镇境内,光明村拥有丰富的物产资料,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光明村在乡村振兴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丰厚的成果。
走入光明村,村支书热情的向成员们介绍了当地的特产,例如,李子、粉条、雪枣、麻枣等,成员们吃过后,无一不叫好。村支书还向成员们介绍到,这些特产都是乡村振兴优惠政策惠及到光明村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前,没有钱、没有知识,不知道运用互联网技术,这些产品根本卖不出去,不过好在现在,这些产品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走入街道,成员们看到了“绿色发展,乡村振兴”八个大字,同时,街道两旁整齐排列着农家乐、扶贫超市、便利店、光明食堂等,村民们站在店铺中忙前忙后,脸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成员们采访了其中一位村民—王存银。他是乡村振兴后回到家乡发展的首批村民,据他回忆,以前大昌湖垃圾可以堆一两米,湖里没有任何鱼儿,在加上村民都以打渔为业,大昌湖水质越来越差,生态环境退化严重,严重影响了当地村民的生活,不少村民离开家乡,光明村除了少许渔民还在坚持外,大多都像我一样,选择外出务工。
之后,村支书带领成员们参观了大昌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对如今大昌湖最好的形容,可在多年前,巫山光明村及其所在的大昌湖,却是另一番景致。
“大昌湖的成湖原因比较特殊,水的流动性与天然形成的湖泊相比较差,并且当时村民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经常把生活垃圾扔进湖里。”经大昌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唐威介绍,大昌湖湖面及湖岸曾经垃圾遍地,周边村镇的污水未经处理便排入湖中。堆积的垃圾滋生了大量蚊蝇,曾经人来人往的龙池渡口也变得门可罗雀。曾经充满活力的光明村逐渐变得萧条。
但幸运的是,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惠及到了这个逐渐凋敝的地方。通过当地政府采取多元保护与修复的手段,大昌湖生态环境逐年得到改善。
村支书介绍到,在大昌湖畔旁,村民们不在只种植蔬菜,现在建起了橘园。橘园风景优美,经常有鸟儿在此安家。据村民彭美林回忆,之前这个地方只有垃圾,没有任何生机活力,但现在环境好了,鸟儿越来越多,好多我连名字都叫不出。
在如画的风景里,团队成员们看到一位村民正在橘园忙碌着,“以前我们都在大宁河里打渔,虽然现在禁渔了,村民上岸了,但趁着光明生态半岛的建设,发展点产业,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如今,大昌湖已是“皆若空游无所依”,不再是一两米的垃圾,外出打工的村民也逐渐回到家乡,光明村仿佛有了活力,有了生气。
此次实践,令团队成员们为之震撼的不仅仅是变干净的湖道,环境变得优美,更是村民为之努力奋斗、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行为。
2022年,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应当担当起新任务。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但仍在继续,为人民谋幸福的脚步永不停息。新时代新青年,当秉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初心革命。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526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