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定意义上说,“哲学咨询”的兴起与现代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有关。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在西方国家大行其道,使得西方社会几乎变成了一个“治疗化的社会”(therapeutic society)。心理障碍与精神疾病的类型愈来愈多,一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压力愈来愈大有直接关系,另一方面也与精神病医生的职业利益驱动有关。根据一个美国精神病学分类的统计资料:1952年计有112种精神病;1968年增加为163种;1980年是224种;1994年就变成了374种。上世纪80年代,精神病专家估计每10个美国人中间有1个精神病人;到了90年代,已经变成了每2个美国人中间就有1个精神病患者。据统计,在我国大陆地区,2011年曾经有新闻媒体发布了相关机构的一个研究报告,称中国大约1.3亿人有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按照这个统计,岂不是每10个中国人中间就有1个心理疾病患者?
今天,“哲学咨询”的目标就是扮演一个思想顾问的角色,发挥哲学自身具有的思想治疗作用,帮助个人或团体化解各种思想问题。比较独特的有法国人苏特(Marc Sautet)开办的“哲学咖啡馆”(café philosophique)。作为一种大众化的“哲学咨询”活动形式,“哲学咖啡馆”不是一种哲学讲座活动,而是一种由哲学家当主持人或协调人的思想辩论会。哲学咨询主要的对话模式是哲学咨询师运用他掌握的哲学思想资源与来访者进行对话,讨论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哲学咨询师可以举出某个哲学家或哲学派别的观点,比如尼采的超人学说、萨特的自由选择理论以及佛教的四谛等;也可以推荐来访者阅读亚里士多德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或老子的《道德经》等。因此,“哲学咨询”对于哲学咨询师的理论储备有很高的要求,他不仅需要具备很好的沟通技巧,而且还要十分熟悉哲学史上的各种哲学观点,对不同时期的哲学家或哲学派别关于人生问题的各种主张能够信手拈来。
按照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观点,生活本身就是实验的,因此思想也应该采取实验的方法。“哲学咨询”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体系都还处于定型之中,但是“回到苏格拉底”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简单地说,哲学咨询就是要复兴古老哲学的实践传统,与现实生活紧密地关联起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7310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