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社会实践团在山东省东营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天是活动开展的第六天,今日主题为黄河三角洲四十五年变迁史。
东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以科技赋能,利用智慧东营时空大数据云平台,整合全市1976年至2020年的卫星遥感影像,结合历史上黄河治理的重大工程,形成了黄河三角洲45年动态变迁的特色数据,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通过黄河三角洲的动态演变过程可以看出,1976年以来黄河在东营市先后经历了两次重大人工改道。1976年以前,黄河由刁口河向北入海;1976年,黄河在西河口人工改道,改为由清水沟入海,入海口开始向东淤出,并向东南方向延伸。
1996年,在清8剖面处人工改道,入海口开始向东北方向延伸,而东南方向逐渐蚀退。
1997年以来,黄河入海口流路趋于稳定,向东北方向淤出,东南方向蚀退。
1976-1990年,这一时期黄河携带泥沙量较大,以淤积造陆为主;1990-2003年,这一时期黄河中上游的水土保持措施发生作用,下游泥沙量减少,造陆面积减少;2003-2004年,黄河三次调水调沙试验,下游河道淤积的大量泥沙被冲刷入海,造陆面积增加;2004-2013年,入海水沙量减少,三角洲整体又呈蚀退状态。2013年以来,黄河水沙总量趋于稳定,清水口区域面积略有增加,刁口河区域略有蚀退,三角洲总体面积基本趋于稳定。可以看出,45年来黄河三角洲的面积变化,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性。
黄河入海口面积和河口形态趋于稳定,对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及稳定性产生了积极影响,也折射出黄河流域生态修复和黄河水量管理等国家政策发挥了效果。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599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