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迅猛让世界有目共睹,但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中国农民牺牲了太多。2008年,“留守儿童”一词第一次出现在两会议题上,此后每年对于这一议题的讨论从未停止过,政府早已经意识到留守儿童这一问题的严峻,未来会对社会管理造成很大的挑战。为此政府每年都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保障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部分城市开辟农民工子弟学校,让孩子们可以来到城市和务工父母一起生活。尽管如此,面对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基数,表面上会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绝非易事。为此,来自安徽财经大学的“爱心千里行队”深入农村之中,对村内留守儿童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为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为广大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
当城市阔绰的中产阶级家庭深谙中国教育体制的一些局限,以自己的手段和资源为孩子谋得国外更多选择时,从小在乡村长大,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精神鼓励和物质支持的孩子们却在大批选择放弃高等教育。财富和地位的差距在下一代身上似乎已经固化成了梦想的差距和期待值的差距,可怕之处在于留守儿童从最初思维和眼界的局限,在长大成人后进一步拉大了其与城市人口的贫富差距。
据“爱心千里行队”调查总结,他们认为留守儿童需要的是被关注、被重视、被呵护。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的青壮年愿意留在农村,建设家乡的同时又能让自己的生活富足?我们是不是可以提供给来城市的务工人员更多的社会资源,让他们的孩子和城市的孩子们有一样受教育,成长的机会和平台,让这些爸爸妈妈可以把孩子带在身边。如果说,实现这些还有一些困难,还有一条长路要走,那么来城市工作的这些爸爸妈妈们,你们是不是可以借助一些新的技术,比如互联网,和孩子们经常视频,参与孩子的成长?或者在交通如此便利的今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一些回家的时候,让留守的孩子不再孤单。
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对周围的反应敏感性强,他们需要平等友善、关心、理解和尊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更容易被宠坏、更容易构成娇气的不好习惯、也更容易在自尊心上受到伤害。作为教师应当采取措施使留守儿童经常持续乐观、稳定、愉快的用心情绪,使他们获得爱的互助、爱的激励,从而促进其在学校、家庭的学习与生活。并引发全体同学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帮忙。比如可以利用写信的方式,让所有的同学都写一封给父母亲的信,往往写得感情最真挚的是那些留守儿童,因为他们的心中是那么的思念父母。而后将好的作文展出或诵读,让全体同学都感受一个孩子对父母的真挚的心。这样所有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他们都会用一颗诚挚的心关心身边的留守儿童,认为自我应当帮忙,体贴父母不在身边的同学,那么,留守儿童也不再觉得自卑、孤独、可怜。他们要与同学、与教师、与社会上关爱他们的人亲切的交流。使得同学也相处融治,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班群众。“爱心千里行队”所做的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当长时期内都会存在的现象,那么,只要留守儿童存在,关爱留守儿童这项活动就务必深入、持久的有声有色地开展下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5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