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从悠悠传统中来,到茫茫田野里去 ——记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农耕文化

来源: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作者: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团委 学生会

农耕历程犹如一部厚重的歌诀从古吟咏而来,也如一脉奔腾的河流从古蔓延至今。为更好地调研、宣传丰富多彩的农耕文化资源,加强当代大学生对农耕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体验,同时更好地将农耕文化融入理论宣讲与假日学校课堂,推动农村文化进社区,促进城乡联动协调发展,7月9日,西南大学教育学部暑期“三下乡”特组织社会实践服务队成员前往重庆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进行学习调研。

重庆市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由退休老教师刘映升先生自建而成,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蔡家岗镇天印村,分为室内室外两大区域。室外为大型石制农具展区及实践教育基地,室内包括农业生活馆、农业生产馆、民风民俗展厅三部分。该陈列馆如同一本隐藏于城市森林中的古朴书籍等待世人耐心翻阅。刘映升先生一家也始终坚守在这方记载着乡情的故土,代代相传着“留住乡愁、爱我故乡”的精神。

图为队员们与刘刚馆长和郑清儒老师在陈列馆的合照。杨茜/供图

农耕史悠悠,古人智慧深

走进陈列馆后,首先呈现在队员们眼前的是一个传统的农家小院。院中景致随性自然,颇具淳朴之美。稍作休息后,队员们便在陈列馆现任馆长刘刚先生的带领下开启了富有意义的参观之旅。

一件件朴素的农具,暗含着古人对于自然的探索思考,对生活的奇思智慧。犁、连盖、石磨、砻、镰刀、水车、戽斗、风车,在刘刚馆长的讲解下,一件件传统又陌生的农具在队员们的眼中逐渐变得鲜活起来。它们不再是一个个封存于书本中的僵硬物件,而是承载着悠久历史与深刻内涵的劳动工具。比如犁,一种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耕地农具。作为农业生产中重要的农具之一,它伴着农人们走过一个又一个春耕,见证着人们的辛勤与付出,也陪伴着人们的丰获与喜悦。又比如龙骨水车,一种用人力提水的灌溉用具。它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提水的过程,使灌溉变得更加轻松便捷。老馆长刘映升先生曾为其创作过一首乡土诗歌。一句“脚板磨破心磨碎,奈何久旱天不雨。”细节刻画了农事劳动的艰辛,一句“嘉陵江上龙饮水,百架水车上云崖。”更是生动描绘出了旧时用水车灌溉的农业劳作盛景。

图为刘刚馆长向队员们讲解馆内陈列物件。杨茜/供稿

在参观完农具之后,同学们在刘馆长的带领下观看了陈列馆的纪录片。蝉鸣、微风、稻香、盛夏,在纪录片的旁白声中,农耕与土地的故事不断沁润着队员们的心,也滋养着他们的灵魂。

稻草编长龙,回味旧风俗

与土地进行对话,利用它生长出的稻草编织成独一无二的艺术;以巧手精心创造,怀揣认真学习的精神传承独特的民风民俗。在巴渝农耕文化陈列馆,有一项独具特色的艺术展示——草把龙:将毫不起眼的稻草编织成一条鲜艳多彩、灵动飞舞的长龙。草把龙不仅是旧时蔡家农业祈福的一种工具,也是旧时儿童的玩具。而刘映升先生为了留住儿时回忆、传承传统民俗,与其朋友合作回忆起了草把龙的传统制作方法,并将此方法传承至今。

在对草把龙的相关背景有个大致了解后,刘刚馆长热情地拿出了稻草和装饰草把龙的工具,带领队员们一起体验简易草把龙的制作过程。排列、缠绕、绑扎、固定,在刘馆长的操作下,干枯的稻草化作了栩栩如生的龙头。队员们也依照着刘馆长的指示,有模有样地编织缠绕。富有创造力的他们还充分利用了手边多样的装饰工具,为龙头加上了鲜艳的颜色、威风的双眼、长长的胡须……一条条简易却多姿的草把龙让队员们暂时地忘却了手机、游戏等现代娱乐。即使是面对传统的儿童玩具,他们也从制作草把龙的过程中获得了别样的快乐,更体会到了传统民俗的独特魅力。

图为队员们合作编织草把龙。杨茜/供图

为农知时节,古文绘诗句

“夕阳已下月初升,小暑才交雨渐晴。”以小暑节气为引入,侗云文馆馆主、书院经师郑清儒老师为队员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节气知识讲堂。本课堂旨在让队员们更好地将农耕文化知识与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假日学校课堂中,为社区孩子们带去更富有文化内涵的趣味课堂。

郑清儒老师首先向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小暑节气的内涵与特点。小暑之际气温升,此时盛夏正式来,风吹也带夏温至,南方抗旱北防涝。通过清儒老师的讲解,队员们对小暑这一节气有了更深的认识。在授课的过程中清儒老师还向同学们重点阐释了节气与农耕之间存在的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古人通过观测太阳得出天文历法,又通过历法来指导农业生产,确定具体时间段内应从事的农事活动。因而了解农耕的前提是要了解节气。听到这里,同学们才真正了解了节气的内涵,也进一步领会了古人的智慧。

随后,在清儒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尝试用甲骨文“画”出诗句中所描绘的夏日之景。颜色点缀了诗篇里的文字,古文绘画出诗句里的意境,丰富多彩的颜色不仅装点了诗,也装点了队员们的记忆。研学活动之旅就在这样和谐活跃的氛围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图为队员们用甲骨文作画的场景。杨茜/供图

此次学习调研活动让队员们体验了城市生活外的乡村慢生活,获得了传统书本外的新知识,开阔了日常所见外的新眼界,可谓是受益匪浅。一位从小便生活在城市的队员在活动总结中说到,此次学习让他体会到了不同于科技智慧的传统劳动智慧,也正是这种劳动智慧创造了中华文明。另一位队员则是表达了他对刘先生一家传承精神的敬佩与感动,并表示今后会更加关注“三农”,学习农耕文化,并将所学的农耕文化更好地带到城市的课堂。

源远流长的农耕文明孕育了中华文化,耕田而食的生活传统哺育了华夏儿女。保护传承农耕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当代青年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青春力量为“三农”建设作出贡献;当代教育者更应不忘发展之源,不忘农耕之本,立足中国大地传承农耕文明、书写乡土故事,联系城乡区域实现文化交流、促进协调发展!

团委 宣传部

撰稿人:冯缘媛 伍思颖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6423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回家乡,观发展,感富强

前几天回到了家乡,看着这样的房屋,这样的路,不由感到家乡的变化之大,我小学便在市里求学,初中更是搬到市里,对家乡的印象还停留在石子路和红砖房,不曾想村里现在都是水泥路和翻新……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活力兰庄

7月15日,我前往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兰庄村,去观察乡村的发展。兰庄路牌兰庄,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叶邑镇下辖村。兰庄村位于县城西南10公里处,1135口人,耕地面积1800亩,以传统的……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不忘初心,美丽玉湖

不忘初心,美丽玉湖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玉湖村,玉湖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境内.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周边拥有笔架山、惠屿岛、泉港樟脚古民居、坑内山、昆山风景、……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了解新农产业,关注家乡发展

了解新农产业,关注家乡发展不断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为进一步了解新农产业,我们来到了圪垱店村的月季产业园进行……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侨乡荷韵 美丽东张

侨乡荷韵美丽东张八月三号,我们来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界山镇的东张村。走进东张村,宛如走进了一幅瑰丽多彩的画卷中:这里生态环境优美,河道漫步长廊、古榕树群等自然景观清新怡……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振乡村,树山村,生态振兴

振乡村,树山村,生态振兴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树山村,树山村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虎丘区通安镇西部、总面积5.2平方公里、全村人口,分15个自然小组都是依恋山脚,有农田1050多亩已全部调整…… 张祎鸣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迎湖村,振乡村,工业园区造福人民

迎湖村,振乡村,工业园区造福人民迎湖村临太湖,东连望亭新镇区,312国道穿村而过,新建的苏锡高速连接线望亭入口即在迎湖村。迎湖村由原迎湖村、孟湖村、太湖村合并而成,分设55个自然村…… 朱旭桓 h‘n河南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举办第十二届院领导接待日活动

为搭建经济学院院领导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促进学院工作高效开展,经济学院于3月28日在十教北201举行院领导接待日活动,学院…

学思践悟新思想,砥砺奋进新征程——管理学院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为进一步筑牢学生“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思想根基,3月23日上午10:00-12:00,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团委学生会学习…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开展第二十二届团支部风采大赛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与建设农业强国中锤炼本领、挺膺担当,同时…

追“锋”青年,志愿同行 —承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2023级临床医学第五志愿服务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与对深入开展雷锋活动的重要指示,让闪耀着时代光辉的精神火种…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

安财青年深植文化基因,以数智化动能驱动文旅产业迭代升级随着移动电子支付越发普遍,传统的以人民币纸票形式的购物方式逐渐…

最新发布

三下乡实践活动第四天
今天是来到塘边小学的第四天,渐渐地,我已经对这里的一切习以为常,仿佛身边的一切就好像我生来就有,我原本属于这里的一种假象,可惜不然,生命没有什么说来就有,都是我们自己走出来的,那是实践得出来的…
水渠环城,城水相依 ——水利学院节“开节并重,节护优先”暑期社会实践队
为了调研焦作市孟州辖区内各大湖畔的水资源情况,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开节并重,节护优先”节水护水服务团来到河南焦作进行实地的考察和采访。实践队来到实地后通过对当地水利局的相关文献得知孟州市的地势是…
救助小鸟
今天我们的队伍正式开始进行墙绘了,一行十个人坐车来到了墙绘的地点。因为有一面墙的前头有很多野草、树枝、枯叶等杂物。需要除草,清理杂物才能进行绘画。所以我们便动手进行了除草除杂的过程。在除草的过…
烟理学子三下乡之“鲜馥”小院
寿光市是闻名遐迩的“中国菜都”,蔬菜产业的实力在国内可以说首屈一指。依托着特色蔬菜农业以及强有力的产业,寿光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振兴之路,并于2020年七月被授予“2019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
平凡造就伟大
(指导老师:王佳乐,化工院通讯员:陈嘉悦)7月11日上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岳塘区霞光社区红色故事宣讲团在湘大周边进行了宣讲的线下宣传。下午,湘潭大学化工学院赴湘潭市岳塘区霞光社区红色故事宣…
来寿光,览各地植物
七月二号上午我们小队成员集结,来到了寿光高科技示范园,天气虽热,科技示范园的门口却流动着来来往往的人群。通过检票之后,我们首先进入了三号馆农事体验馆,馆内设有非遗文化、食物传统加工、儿童休闲娱…
集大学子“三下乡”:七彩课程助成长,筑梦李林新启航
中国青年网厦门7月7日电(通讯员林璐)为响应党中央关于大学生“三下乡”号召,发扬师范优势,与爱同路,切实做到党建引领关爱儿童、教育儿童、陪伴儿童,助力李林村教育振兴。集美大学师范学院扬才实践队赴…
沪上探“双减”,轻负、高效行深远-快乐暑假小队活动简报(二)
快乐暑假小队活动日记(二)7月10日晚,我们小组第二次线上研讨如期举行。我们小组的五位成员在过去的一周中对“双减”主题进行了资料整理和思考,并将在此次研讨会议中分享初步确定的与采访对象之间的互动内…
节水护水,西宁永不止步! ——水利学院“开节并重,节护优先”暑期实践队
位于祁连山脉怀抱中的青海省西宁市,虽地处湟水河滋养的高原谷地,但面对蒸发量远远超于数倍降水量的自然条件下,使得西宁市的水资源总量和人均水资源量仅占全国和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四分之一和二十分之一。…
青科大学子三下乡,见证农村新发展-第五天
2022年七月十一日,在距离下乡活动还有2天时,我们选择参观了埠落社区居委会办公室后面有雄维两棵银杏树,树龄120年。雌树高13米,胸径130厘米,每年果实累累。雄树高13.5米胸径220厘米。2004年青岛市政府挂牌加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