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缘传承,多元再续”暑期社会实践团
传承丝绸文化,传播丝绸之声
为深入了解丝绸文化,助力传播丝绸之声,2022年6月,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丝缘传承,多元再续”暑期社会实践团走出校园,前往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重走中国丝绸走过的五千年光辉历程,同时调研中国丝绸文化的传播现况。
据了解,2022年正值该馆三十周年华诞,三十周年风雨兼程,中丝博初心不改,探究了许多丝路主题活动,配合众多外交文化展示。同时以“丝绸之路周”为载体,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获得了国际组织高度认同和国际媒体广泛关注,30年来,传播越来越远,国内和国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
“丝缘传承,多元再续”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参观了蚕桑馆、织造馆、修复馆、锦绣廊、时装馆。蚕桑馆和织造馆的展厅围绕“天虫作茧”“蚕乡遗风”“制丝剥绵”“染缬绘绣”和“天工机织”等部分娓娓道来,馆内通过实物展示,小到各类茧的品种,大到缫丝成品,并结合影像向拜访者讲述着蚕桑织造的故事。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块展览墙上的文字,都是中英双语版,许多专业术语在国人看来都有些难以理解,但在英文翻译时,通过直译或意译等译法,将中文意义准确传达,这对中国丝绸文化对外传播有极大积极作用。来到修复馆,该馆陈列了一些出土纺织品修复前后的对比照以及修复后的实物,还展示了技术人员修复纺织品的全过程影像。
如果说参观前两个馆是一场跨越千年的心灵对话,那么在锦绣廊和时装馆,则是一场中西方时装更迭的视觉盛宴。且看西方时装,17世纪巴洛克礼服裙、18世纪华托服、波兰裙、 帕尼尔廓形的礼服裙、19世纪帝政时期的简·奥斯丁裙、巴瑟尔裙、20世纪郞万、夏奈尔、迪奥等杰出设计师的作品,从田园到城市的四百年西方时装秀令人眼花缭乱。再看中国时装,20世纪20年代以来,文明新风吹遍中国大陆,旗袍逐渐形成和成熟;西装与西式裙装的引入使中西搭配成为新宠;中山装、青年装、军装等的流行;喇叭裤、蝙蝠衫等一些国际流行元素的本土化,中国更衣记展现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精美服装引人驻足,参展游客络绎不绝。我队成员在厅内进行了随机采访,受访游客纷纷表示对中西时装变迁大受震撼,并表示如今丝绸文化传播力度愈加广泛,他们对丝绸发展前景极为乐观;更有游客表示,他们已多次参加中丝博近年来举办的各项丝绸相关活动。
江泽民同志曾为中丝博题词:“弘扬古蚕绢文化,开拓新丝绸之路。”丝绸文化传承与传播不仅是博物馆的责任,更是我辈青年的使命担当,丝路锦城,多元再续,让我们继续传承丝绸文化,传播丝绸之声!
通讯员:郑银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5550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