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曲阜师范大学”庚续薪火,文化流长”实践队队员。为了更好地继承优良传统,2022年1月份,我在展馆参观中国书画。
我来到展馆,里面陈列着一幅幅名家大师的作品。这些作品让我震撼,我感受颇深。
在我国文化艺术的殿堂中,中国画是瑰宝,是国粹。长期以来,它以独特的表现形式,贏得了东方乃至世界画坛的赞誉。传统的中国画, 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相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讲究笔墨神韵,笔法要求:平、圆、留、重、变。墨法要求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讲究“骨法用笔”,不讲究焦点透视,不强调环境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的影响。*讲究空白的布置和物体的“气势”。可以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心神一致,屏气凝神,专注又不失洒脱,大气又不失凝滞.再画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超脱自然,在笔墨之间把个人的情感个性在无形中流露出来,使个人与画浑然一体。但是在洒脱之余又要格外注意整幅画的笔墨布局以及视觉效果。中国画的创作,高尚的品德,不为名利所动,有理想,有见解,画要有书卷气,有了它,就有文野之分。
几千年以来,中国书法恒久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它是东方艺术之美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之瑰宝。美的东西,总是为人们所追求欣赏。中国关于美的含义都由书法而生,对于能呈现美的线条、形式以及结构,都不可与书法割舍。书法承载每朝每代、每位大家的的格律以及样态,奠定了中国美学的根基,给与了各种艺术类型审美之系统,体现了中国人对美对精神追求之极致。中国书法自诞生以来,历经各朝各代,从百姓到帝皇之喜爱,传承之久,影响之深,或许是其它艺术门]类所不能及。中国的文字始于“仰韶文化时期”,书法艺术也是从甲骨文开始。从早期的甲骨文、金文,到秦汉的大篆、小篆隶书,再到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中国的文字虽看似每字方正,却因笔划组成复杂,从而带出变化无穷的结构。书法通过对笔划线条、字体组合结构的变化,阐述了中国对美的欣赏与表现,在每个朝代中,各种无论细微、粗狂、严谨、自然、均衡、参差,书法都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这个朝代的时代精神,表现出大家们对美的感悟。
“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在书法史上,杨凝式被视为承唐启宋的人物,他的书法宗师欧阳询、颜真卿,后**二王,用笔奔放奇逸,令人耳目一新。他的行楷书《韭花贴》,布白舒朗,清秀洒脱,行书《卢鸿草堂十志图跋》气势开张,古朴雄浑。他出生望族,富有文采,但时逢乱世,朝代更迭,他以“装疯”为处世之法,求得平安度日。因此,他的书法风格多变,笔迹道放,纵逸奇绝,天真烂熳,淋漓快目,有着——种超然于世的洒脱。孙过庭出身寒微,志学之年,留心翰墨,专精极虑,自学成才,后入朝为官,但操守高洁,遭人谗言丢官,卒于贫病交困。相比于杨凝式的纯任自然,爽朗奔放,孙过庭的书法,则显得有些沉稳规矩。他以草书扬名,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他有《书谱》、《千字文》、《景福殿赋》三篇草书传世,以《书谱》影响最为久远,既得二王笔法真谛,又有所发扬创新,令人称叹。纵观千年,书法从来不是被培养的,而是在自我修养中锻炼出来的。书法需要高尚的品德做支撑,需要深厚的学养作维持。古往今来的大书法家,无-以书法为职业,书法却是他们人格品性的体现。李太白书新鲜秀活,摆脱尘凡,飘飘仙气;苏坡老笔挟风涛,天真烂漫;黄公望书古澹绝伦,超卓之中,寄托深远;王右军、虞世南字体馨逸,举止安和,富有春夏之气。正所谓”字如其人”,人与字,字与人,二而一,一而二,鱼水相融。历代书法作品中,都不仅仅是对笔墨技法,书法语汇的礼赞,更多是对儒、释、道之思想以及其人文素养的阐述。
故而,书法想要达到某一种境界,必然要有与之相合的人生境界。一个人的书法风格必然是自我情操、情怀的呈现,是在书法的语汇中体现个人教养、涵养的载体。在书法基本的规律和语汇中求更新、求风格,是急躁。纵观历史上大家的作品,都以继承前人的基础上,磨练自己的技巧,不断提升自身修养之后,找到自我,才能真正提炼出自己的书法风格。从传统中吸取精华,追寻传统的规律,尊重书法的观念,才是将来通过历史的检验的通路。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对中国书法和绘画作品的观赏令我更加喜爱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身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深感骄傲,我们中华文化有丰厚的底蕴,为中华民族上下5000年,为我们中华文化积蓄了磅礴的力量。身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更要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承担民族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在文化传播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