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旨在培养未来社会各个领域的不同人才,而非“学习(狭义的文化课教育)才是唯一的出路”,以适应社会转型升级、人才结构平衡健康发展、促进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时代要求。
借“团团”的一句话说:“大家都换赛道了,你在老的赛道上抢跑有什么意义呢?”双减之后,如果在按以前的教育思路去培养学生,疯狂用作业、校外培训加码,则将阻碍学生的发展。瞻望未来,“双减”势在必行,大可不必束手束脚,持“观望态度”。顺应政策形势,积极探索落地之法,不只是政府和少数几个地区、学校应该做的事,每个人都有责任,也有能力使“双减”真正达到其应有之效。家长将精力放在关注孩子身心状况、探索孩子的特长上;老师将精力放在“因材施教”、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上;学生将更多精力放在自己擅长、喜爱的领域,争取成长为栋梁之材,最起码,成长为一个幸福、健康、有力量的人。
但目前,“双减”仍有许多不足之处,家长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
先“减负”再革新考试制度;先让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教育跑道,再提升职业教育的质量,这样的做法不是没有道理,先“据攒人气”再“引进资源”,但势必在最初的阶段会有“牺牲”,谁都不想自家孩子成为这个“牺牲”的部分,也就在老赛道迟迟不肯移步。唯有两方面齐驱并驾,改革人才选拔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与义务教育阶段的“减负”同时进行、无缝衔接,让广大学生、家长看到改革的力度和实效,才能一改陈风,破浪前行。
另外,调访中,一部分学生表示,“双减”后,班上一部分学生压根儿就“撂挑子”不学了,影响了班级的学习氛围。这表明,“双减”之后,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可能带来班集体的管理困难;更多选择也可能带来学生、家长的迷茫期提前。学校更灵活、更严密的“多赛道”管理机制亟待建立,比如,可以在将“导师制”落实到中小学,让每一个学生在奔跑的路上都有为其指路、护航的人。而社会分配体系的改革作为双减背后的支撑,它的转变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决定了双减的满意度也会随着社会分配体系改革而逐渐上升。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6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