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而文明源自生活,衣食住行跟着历史的车轮往前变化,也带着其背后隐藏的文化不断演变。去年河南春晚的出圈,让传统文化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汉服也从荧幕走到了现实生活中。2月4日,为了弘扬汉服的魅力,传承中国古典舞的独特气韵,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赓续薪火,文化流长”实践队队员郑梦瑶来到住区居委会中心通过穿着汉服表演古典舞《唐印》,带老人们体验别样的古典风味,寓教于乐,在轻松愉快的教学中宣扬了传统文化之美。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经过商、周、秦、魏晋南北朝等不断地改进和演变,实用的同时,也融入了多种文化。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回味《唐印》之美,品味古典之韵
舞蹈是一种无声却有力的语言,向观众诉说着千年文化的演变。《唐印》获得第十二届桃李杯,作品仿佛唐三彩仕女俑从雕塑到复活,那些斑驳的色彩逐渐丰富艳丽起来,静止的身体缓缓舒展。动作时而似斟一杯美酒,邀明月共饮,时而和一旁学舌的鹦鹉逗趣,《唐印》完美展现出大唐的风姿,是了解推广传统文化的一部佳作。
为进一步推广传统古典舞之美,实践队员结合自身的舞蹈基础,精心排练了十二届桃李杯的获奖舞剧,一次回头、一次垂眸,都尽力还原古典之味。《唐印》的创意来源于唐三彩仕女俑,借唐三彩仕女俑从雕塑到复活的所见所舞,一窥大唐丰腴自信,奔放瑰丽的历史风貌。通过身着汉服,以肢体作为语言,尽力展现出唐韵唐风的魅力,让居委会中心的观众梦回千年前的唐朝,能品味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之美,再次感受到唐代开放自由包容的文化自信。
简单动作教学,传播传统文化
负责的老师对实践队员的表演进行了高度的赞扬,并且提出向居委会中心的老人们进行简单的教学,让老人在轻松愉悦的同时,也能亲自领会到古典舞的魅力。随后,在负责人的组织下,一场别开生面的特殊教学在空旷的房间里进行,许多老人还对刚刚结束的《唐印》表演意犹未尽,在得知进行舞蹈教学后,纷纷主动报名求学,场面一时火热起来,让实践队员喜出望外。
结合舞蹈,实践队员选取了几个简单的动作,带领老人们学习传统古典舞。老人们逐个动作的学习,充满活力,动作做的标准又优美。一位老奶奶在教学结束后,仍在兴高采烈的舞蹈,通过聊天交谈,实践队员了解到,这位老奶奶年轻时是一位舞蹈爱好者,但后来因为工作、家庭等原因没有继续跳下去。老奶奶告诉实践队员,希望这样的活动以后可以多举办一些,老年人很喜欢这类传统文化,也希望能参与到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活动结束后,老人们纷纷表示这次活动很有意义,让他们亲身领悟到传统文化的美。
走进现实生活,彰显文化自信
近几年,中国传统文化更加火热,从荧屏走下现实生活,被许多人们喜爱,在乘坐地铁、公交,外出旅行、吃饭时,都能看到汉服的身影。古典舞虽然看似是只与年轻人有关的舞种,但在这次的教学活动中,确让实践队员看到了古典舞的别样可能,文化有语言,但无边界,无论是汉服还是古典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每个人都参与其中。
通过此次的居委会古典舞教学之行,实践队员看到了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老年人仍然蓬勃积极向上的热情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文化自信是建设发展道路的重中之重,弘扬汉服之美,品味古典之韵只是文化路上的一小步,实践队员表示会在传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对传统文化更深刻的理解,在未来能更生动有效的参与到推广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的活动中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6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