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强国有我——乡村振兴与乡村文化建设”2022年寒假社会实践开始啦!
中南大学赴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传承呼麦“非遗”文化社会实践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了题为“传承呼麦‘非遗’文化,助力多伦乡村振兴”的社会实践调查与研究。
1、课题介绍
呼麦,又称喉音唱法、双声唱法、多声唱法或浩林潮尔。2006年,蒙古族呼麦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蒙古族呼麦歌唱艺术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呼麦声部关系的基本结构为一个持续低音和它上面流动的旋律相结合。它的发音方式与传统的民族唱法,美声唱法背道而驰,呼麦表演者整个人作为一个坚固的腔体,甚至一支乐器而存在。声乐专家形容这种唱法是“高如登苍穹之颠,低如下瀚海之底,宽如于大地之边”。呼麦发声原理特殊,它运用特殊的声音技巧,一人同时唱出两个声部,形成罕见的多声部形态。演唱者运用闭气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发出粗壮的气泡音,形成低音声部。在此基础上,巧妙调节口腔共鸣,强化和集中泛音,唱出透明清亮、带有金属声的高音声部,获得无比美妙的声音效果。
呼麦是蒙古民族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更多地保留了原始歌唱的某些因素,是一种来自民族记忆深处的久远回音,与蒙古族的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对于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研究均有重要的价值。内蒙古音协名誉主席莫尔吉胡最近撰文云:“浩林潮尔音乐是人类最为古老的具有古代文物价值的音乐遗产,是活的音乐化石,是至今发掘发现的一切人种、民族的音乐遗产中最具有科学探索与认识价值的音乐遗产。”
抢救和保护“呼麦”这种神奇的歌唱艺术,使它免遭灭绝之灾,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团队希望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为呼麦文化的传承尽微薄之力,同时也为多伦诺尔的乡村振兴事业做出贡献。
3、实践流程介绍
2022.1.14-1.18
1、制作调查问卷;
2、设计采访问题并修改整理;
3、制作推送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进行实践活动前情介绍与宣传。
2022.1.19
1、街头采访当地呼麦和冬不拉传承者;
2、收集并整理整理问卷资料;
3、制作推送记录实践情况并在微信公众平台推出。
2022.1.20-1.25
1、探究多伦诺尔镇如何将呼麦、冬不拉两项非遗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打造当地特色名片,促进乡村振兴;
2、组织举办小型演出,通过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对呼麦、冬不拉两项非遗文化的了解;
3、调察多伦诺尔镇文化旅游发展情况,采访相关领导,了解今后多伦诺尔镇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建设的公进之路。
2022.2.7
1、联系政府机构,提交意见;
2、通过新媒体工具,撰写相关稿件,进行实践活动记录与宣传。
2022.2.8-2.15
1、分析多伦诺尔镇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上的有益经验;
2、探究多伦诺尔镇在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建设结合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3、探讨多伦诺尔镇通过非遗文化促进乡村振兴及乡村文化建设的未来发展道路;
4、总结在宣传呼麦、冬不拉两项非遗文化遇到的困难与机遇,为今后非遗文化的传承保护提供实践性经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343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