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持乡村教育,传递教育之火,7月11日,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在安庆市杨桥镇花山村开展了为期十四天的支教活动。活动期间,为更好地教育学生,该实践团队决定以视频课的方式丰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映山红”实践团队实地走访安庆独秀园、陈延年、陈乔年故居等地,观察、学习并拍摄视频课。
安庆市是陈独秀及其儿子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乡。由于影视剧《觉醒年代》的热播,很多学生都很喜欢剧中陈独秀父子三人的形象,对他们真实的模样也感到好奇。根据学生的需求,“映山红”实践团队决定调研陈独秀父子三人在安庆的相关事迹,并将其以视频的方式记录下来,给孩子们观看学习。
7月18日,“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庆市陈独秀纪念馆。馆内以简介的红白配色为主,采用具有徽派特点并糅合现代气息的建筑设计,内有很多展品。以馆内的展品为背景,由队长曹静作视频课主讲人,介绍了陈独秀在安庆的一些事迹。陈独秀先生多次尝试在安庆办报传递新思想。1902年春,陈独秀由日本回到安庆,与柏文蔚等组织青年励志学社,传播新知,鼓吹爱国,但因遭到当局通缉,不得不再返日本。1904年初,陈独秀再度回到安庆,与房秩五、吴守一共同创办《安徽俗话报》。对于为什么办这份报纸,陈独秀在《开办安徽俗话报的缘故》中说得很明白,就是,一好将“各处的事体,说给我们安徽人听听”;二要将“各项浅近的学问,用通行的俗话演出来,好教我们安徽人无钱多读书的,看了这俗话报,也可以长点见识”。
在陈独秀纪念馆的旁边便是以陈独秀陵墓为核心的一座文化名园,该园由陈独秀墓、浮雕墙、石牌坊、墓道、铜像、《新青年》碑刻、纪念水塘等组成。《新青年》碑刻的正面是该杂志正式更名后的第二卷第一号的封面,背面是陈独秀于1915年发表在创刊号上的《敬告青年》一文的六个标题,该文是陈独秀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宣言书,贯穿于六项标准中的一条红线是民主与科学。《新青年》掀起了伟大的新文化运动,在黑暗的中国解放了禁锢人们多年的封建思想。实践团队表示,《新青年》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每个人都应不忘过去,努力上进,争做时代新青年。
南水关巷,位于大南门西,因旧城南水关而得名。小巷的西头,如今保存一处明清式样的老宅,即南水关六号,这便是“陈延年、陈乔年读书处”,是陈延年、陈乔年幼时读书的地方。如今的读书处早已有了岁月的痕迹,据当地人介绍,该读书处已计划重建。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可谓名声远扬。作为陈独秀的两个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也是闻名遐迩。陈延年生于1898年,陈乔年生于1902年。幼年的时候,兄弟俩同在家乡求学,勤奋攻读。1915年,他们离开故乡到上海读书,与正在主编《新青年》杂志的陈独秀生活在一起。1917年,陈独秀应聘到北京大学任文科学长,陈延年和陈乔年遂在上海开始了独立的生活。不久,两人都考入复旦大学。
1923年,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旅欧支部决定派赵世炎、陈延年、王若飞、陈乔年等12人赴苏联东方大学学习。在那里,陈延年学习认真刻苦。虽然平时沉默寡言,但在讨论和研究理论问题时,却总是热烈发言,阐明自己的见解。他常常为了弄清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而同别人争的面红耳赤,与平时判若两人。同学们问他为什么如此认真,他回答说,列宁在争论原则问题时如同猛狮,我们也要学列宁,在原则问题上不能马虎。
目前,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赴安庆“映山红”社会实践团队的系列视频课已成功制出三期。三期视频课均已上传到抖音、微博等各大平台,致力于将红色精神发扬下去。与此同时,视频课也被发送到了学生家长手中,据家长反馈,孩子们很喜欢这种上课方式,很新奇,而且看得很认真,希望此类视频能够多一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41138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