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号召,进一步了解宁夏闽宁镇红树莓产业,以及对闽宁镇就业扶贫情况进行实地考察。7月26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山海有情·闽宁振兴”实践团前往宁夏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的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就产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工作人员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该生态园的产业模式,并指出,作为该生态景区的投资建设公司,宁夏青禾农牧科技开放有限公司努力实现扶贫工厂走进乡村。让务工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是该企业开展劳务协作助推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自2015年,宁夏闽宁镇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建设以来,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灵活运用就业政策、改善闽宁镇劳动就业状况。据悉,该公司红树莓鲜果采摘均使用当地移民,采摘期可持续80天,需要大量劳动力且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特别是50、60岁人员、居家妇女、残疾人均可获得收益,采摘季人均收入5000-10000元不等,每年可解决600—1000人灵活就业。
按照流转土地让移民获得稳定收益、移民在该企业务工获得收益、通过发展旅游和后续产业带动移民转移就业,成为产业工人、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变为资产收益,公司与村委会形成利益联结体、土地入股合作社获得分红收益等多步精准扶贫的执行办法,棚湖湾树莓生态景区现已成为宁夏回族自治区精准扶贫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本次实践活动使队员们了解到了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也更加认识到,随着大力发随着大力发展产业扶贫,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号召下,如今的闽宁镇也已经从当年“天上不飞鸟、地下不长草”的“干沙滩”变成了人民生活富足、产业新旺发达的“金沙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9793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