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上蔡县担经挑历史悠久,起源于伏羲庙会。明清时期已在上蔡县广为流传,并播散四邻,担经挑为汉族民间舞蹈,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融舞、唱、音乐为一体,在民俗文化中独具特色。民国时期因战乱诸多原因,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古庙被废弃,担经挑被取缔,上世纪80年代以后逐渐恢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追溯粟黍之源,弘扬非遗文化实践队队员来到上蔡县进行了关于非遗文化之担经舞的调研和宣讲活动。
2011年11月,上蔡担经挑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担经挑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合唱。有时在庙会上为调节气氛、吸引观众,担挑经表演会穿插瓦子舞、花伞舞、花篮舞、跑旱船、拉犟驴等。
担经挑具有浓厚的民间色彩,演出服装黄红相间。道具有经担、花篮、鼓、锣、简板等。经词多为劝诫世人遵纪守法、孝敬长辈等箴言。曲调接近河南曲剧,旋律优美,唱腔委婉,悦耳动听。
表演者为中老年妇女,偶尔会有男性参与。表演时,一部分人担经,一部分人列队打瓦子伴唱。担经挑表演庄重且热烈。表演前,首先举行担经仪式。担经仪式分三步:第一步,上香。第二步,参拜神像,行大礼。第三步,担经。表演人数不限,少则三五人,多则数十人。
实践队员在上蔡县做了调查,看他们是否了解但是很多年轻人都表示没有听说过,也没有了解过,但有一些老人还是知道的,他们说在一些庙会上,还有一些节日,乡下会举办这样的活动,进行调节气氛。实践队员对于那些不知道不了解单晶五的给他们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够弘扬非遗文化,对文化的传承有一定的贡献.
担经挑产生于人民生活,吸收了河南戏曲的旋律、动作、服装道具等艺术特点,动作细碎灵动,充分体现了中原劳动人民的淳朴、热情、勤劳、善良。经词多为历代警世箴言和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等,其丰富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在中国民间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希望我们能够对文化更加重视,尤其是本地的非遗文化更应该传承弘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16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