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寻找前期调研中同学们反映出的问题的解决之道,2021年1月31日下午,“思想火炬”调研团队长刘晨鸣代表团队将前期调查结果向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金龙教授做了线上总结汇报,并围绕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地交流与探讨。调研团对访谈实录的整理总结如下。
首先周教授对前期调查中同学们对思政必修课反映的问题——授课内容限于PPT讲解、枯燥无味,缺勤率高,课程考核敷衍,提出了如下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或建议。
对于授课内容限于PPT讲解、枯燥无味,这一点主要是任课老师个人教学水平和授课风格的问题。周教授认为解决这一问题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是学校对教师的督导,另一方面是学生的反馈。其实山东大学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评估体系,但很多同学在填写时不以为意,草草打出分数。同学们一定要注重对老师的评价与反馈,有问题要及时反馈给任课老师。如果对直接联系老师有所顾虑,可以发信息给所在学院,进而使老师了解问题,及时调整,形成良性循环。
而缺勤率高和同学们不重视相关性很强,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它跟学校规定的考核方式、任课老师的管理方式和同学们的思想态度和兴趣等都有很大关系。
从学校管理方面来说,目前学校要求思政公共课多采用开卷或者半开卷的形式,这些规定都是有较为复杂的背景的,也不是任课老师和学生可以调整的方面。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思政公共课采用开卷或半开卷形式,出的考题也多是主观题,考核难度确实较低,很容易被认为是“水课”。周教授认为主要是要让同学们认识到这一系列课程的重要性,要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兴趣和对时事的关注度,让同学们对系统的思政教学主动求知。
从任课老师来说,加强平时出勤考评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要积极与同学们互动,了解同学们对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认可度和收获感。要了解自己的课程能不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些启示启发,这一课是不是令学生有所收获。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后,周教授对前期调查中同学们对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反映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周教授表示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性内容和应付任务,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有些是主观不重视造成的的形式,有些则可能是客观上很难实现,活动与群众脱节。很多同学并不是上了大学才应付这类活动,可能是从小初高就开始敷衍这种“利益不太相关”的任务,这跟整个教育大环境也有关系,使同学们形成了很重的惯性。而且同学们现在思想认知多元多样,给开展思政教育增添了不少难度,这也更彰显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
周教授还提出了自己的三个建议。第一,活动的整体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活动组织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站位,了解同学们的诉求和兴趣点,设计活动时拿捏好度,不太枯燥以至于大家提不起精神,也不要过度娱乐化而忘记教育初衷,还要有较高的可实现性,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和获得感。
第二,思想教育必然要有思想的交流,要多鼓励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立场,让大家身心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第三,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比如从同学们热议的时事新闻切入,将事件背后的思政理论深入浅出地向大家阐述,让同学们在“吃瓜听故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
周教授的回答思想站位较高而又贴合实际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解答了同学们在前期调研中反映的问题,也为调研团成员解答了很多困惑,为下一步活动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思想火炬调研团队将在周教授访谈的基础上,为解决问题进一步寻求各方建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3815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