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垃圾分类管理层的二三事
——走访河埭桥社区、瑞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及市环卫管理中心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赴浙江杭州、温州等地“绽放生态之美,共筑绿色小康”暑期社会实践团瑞安营实践活动(三)
7月23日,绿之源瑞安营实践团队前往瑞安市河埭桥社区进行走访调研。今天走访调研的河埭桥社区与之前团队调研过的育才社区有所不同,河埭桥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居民的整体素质并不如育才社区高,因此团队成员也想探访不同的社区,以期为了解瑞安市民整体的垃圾分类意识提供一个更广阔的的视野。
虽然烈日炎炎,但河埭桥社区的党委书记仍然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她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河埭桥社区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已满一个年头,但由于部分由农村转化而来的居民观念比较保守,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和普及仍然存在一些困难。由于奖惩措施的不到位,对居民的激励和约束力也不甚理想,加上管理部门对垃圾分类的政策倾斜不够,社区目前的垃圾分类状况还不甚理想,状况进一步的改善仍然依赖于社区工作人员的不断劝说。团队成员也充分理解社区目前所面临的的困境。在经济建设仍需努力的情况之下,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必然会存在滞后现象。在与瑞安市垃圾分类试点社区——育才社区的对比之下,团队成员发现不同社区在工作的推进方面都存在侧重点。书记在接受采访之后身份热情地邀请我们留下联系方式,这时我们才了解到河埭桥社区虽然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有待提高,但其志愿者服务的工作却开展地十分良好,他们非常重视每一次实践团队的调研工作,单单今天早上我们就见到了两支教育性质的实践团队的工作。
在之后的调研总结会上,我们也深刻意识到各项政策的推进都不是一日之功,都需要管理层深思熟虑后的决策以及工作人员不辞辛劳的落实。在不同社区的比较中,我们也体会到垃圾分类的状况并不如我们之前所预估的那样乐观,在不同的社区,垃圾分类仍然是他们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环。但同时我们也坚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瑞安市的垃圾分类政策最终能真正走进千家万户,真正进家门、进头脑。
7月24日上午,绿之源瑞安营实践团队前往瑞安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走访调研。作为团队整个调研过程中唯一一天的政府走访调研活动,团队成员在开始活动前都有着些许紧张。接待我们的是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徐科长,在得知我们和她的女儿同龄之后我们的采访进程就轻松了许多。作为一个政府部门分管垃圾分类的工作人员,我们了解到徐科长认为要想铺开垃圾分类工作,首先必须要做好瑞安的经济建设。而也得益于近年来瑞安经济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升联动市民素质的提高,垃圾分类的政策才可以更好地落到实处。他也表示垃圾分类的推行有一个过程,他曾去杭州调研,发现杭州市的垃圾分类政策做得十分到位,这得益于杭州的示范效果以及超过4年的推行试点时间。他也对瑞安的垃圾分类推行表示有信心,但也同杭州类似,瑞安也需要一些示范社区来带动周边地区的效仿。
但同时徐科长也对我们大学生提出了要求,认为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理应在垃圾分类方面身体力行,做周围人的榜样。他也强调,他们工作的重心也会向学校倾斜,做好“小手拉大手”的工作。通过教育好下一代来推动目前市民群体的垃圾分类自觉性。
短暂修整后,下午团队成员前往瑞安市环卫管理中心进行调研。环卫管理中心的书记对我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首先他先对环卫管理中心的职能进行了介绍,目前他们分管瑞安市餐厨垃圾和有害垃圾的处理。在被问及接下来有什么计划时,他表示因餐厨垃圾的处理量加大以及设备的老化,环卫管理中心决定增设10辆垃圾运输车来应对此形式。他也表示,目前管理存在困难的环节在于各餐饮店的餐厨垃圾桶没有在指定位置摆放,造成垃圾分类的困难,但目前经过执法,环卫管理中心的工作仍能有条不紊地进行。会后书记对我们表示了感谢,他也表示希望更多人关心垃圾分类的推进,因为这是一项关乎我们切身利益的事件。
团队经过分析总结,一直认为正如徐科长和环卫管理中心的书记所言,目前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更依靠教育下一代,同时联动成年人的辐射过程。垃圾分类政策的落实离不开资金支持,但垃圾政策的落实更依靠另辟蹊径的想法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图:丁楠浩、张家宝、何一晗、陈楠
文:潘子才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333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