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带你了解疫情中的非遗力量,来自堆绣的温暖和坚守

来源: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 作者: 桂裕婧

为了了解非遗文化堆绣的制作工艺和堆绣传承人冯晓明的传承故事。7月19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小分队的两位队员,来到武汉市红巷博物馆对堆绣传承人冯晓明进行了拜访。了解了堆绣的手工制作过程,观赏了一些堆绣作品,并和冯晓明老师进行了交流,以及了解了在疫情期间冯晓明的布艺堆绣和她的战役故事。

布艺堆绣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寺院艺术,是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或图案形状精心堆贴绣制完整的画面,是一种高雅的艺术,可以装点居室,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它因做工精美,色彩靓丽,层次分明,神态动人,立体感强,而深受大家的喜爱。冯老师的堆绣作品做工精美,立体感强,色彩丰富。其堆绣的作品形象富有很强的立体感和真实感,她把湖北文化完美的融入其中。

儿时之梦,造今时之行

启为队员和冯晓明的交谈中了解到。在传承之路上,冯晓明始终不忘初心,本着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意识,靠着一腔热情将堆绣的工艺不断的传承下去。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之下,冯晓明自幼喜爱女红,在工作时就制作各种传统工艺,特别是布艺的制作。于2006年,她怀揣着儿时的梦想,开始正式学习布艺堆绣技艺,拜上海宝山布艺堆绣非遗传承人周敏尔为师,进行专业、系统的学习,掌握了从作品的设计构图到选材的制作完成整套的布艺堆绣流程。后来从老年大学任教到武昌非物质文化遗产布艺堆绣传承人,冯晓明老师说:“我们想代表着中国另一类的大妈,完成儿时的梦想。想为老年社会的再就业开辟一条道路。想为社会,为家庭和谐尽自己的力量,为我们的孙辈留下我们祖辈延绵不断的记忆” 这就是一个文化传承者的社会担当,无论面对任何情况,她们总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和贡献精神。在这次新冠肺炎爆发之际,她以一个文化传承者的身份用非遗的力量,温暖着医护人员疲惫的心。

图为冯晓明向队员讲述抗役过程中的故事,以及这幅作品的背后故事和创作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樊汉奇 摄

疫情之际,以己之力,献一份心意

在给队员展示《逆行者》的作品时,冯晓明向启为队员讲述了在疫情期间她的故事。在疫情爆发之时冯晓明发出了一个倡议:隔离不隔爱,宅在家也要献出自己的爱心,制作一些工艺品等疫情结束之时,再送给他们。于是冯晓明和她的学生,以战“疫”为主题,用各色棉布、绸、缎等家里有限的材料,制作出一个个充满深情的布艺堆绣作品。冯晓明从大家的作品中精心挑选了300余件,赠送给青海援汉医疗队和江西援汉医疗队的203名队员。

她说道,她在疫情期间收集学生的作品时也是困难重重,因为她的学生分散在各地,她就一个一个的去收,为了能赶在医疗队离开前送上她们的小心意。她甚至都没顾得上做好防护。“现在想起当时也是有后怕的,什么防护都没做”她回忆着手机上的相片对队员说道。后来她还在留有45名四川省援汉医疗队员签名的红色丝绸上,运用多种工艺,集合湖北省地图、白衣天使、梅花等元素,制成布艺堆绣,以此向援汉医护人员致敬。一个个小小的堆绣作品,承载着一个非遗传承者的爱和心意。

图为冯晓明疫情时在红丝绸上创作的致敬—逆行者 以此向支援武汉的医务工作者致敬。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樊汉奇 摄

传承非遗,至此不懈,永怀真心

在和队员交谈了解的过程中。她对堆绣的态度,让队员感到敬佩。冯晓明在推广和宣传布艺堆绣工艺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阻力,但她始终保持着那颗对堆绣手艺负责的真心一直坚持着。她觉得堆绣的手艺应该延绵不绝的传承下去。在得知布艺堆绣最初发源于荆楚大地时,她毅然辞去在上海的教职工作,回到武汉,致力于湖北本土布艺堆绣的推广和研究工作。但湖北对非遗的保护和政策是分配不均的,这跟地域政策有关系,相比上海冯晓明在非遗传承的工作上遇到过很多门槛。包括她自己办展览,自己出资去外面、学校去做宣传,就连她开的布艺堆绣工作室都是自己出资开的,国家的补贴政策申请也是有限。但她依旧坚持,保持着将非遗文化堆绣传承下去热衷。

文化带来的力量一直在中华民族整个发展的过程推动着民族前进,在这次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布艺堆绣传承人冯晓明也在用她的堆绣手艺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每一个送到医护手中的堆绣作品都是一份份感恩之情,在社会上传播爱,彰显非遗文化价值。非遗的力量不止于此,启为创新团队探索非遗还在路上。

图为队员和冯晓明的合影留念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邹强 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2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抵达爱心小院

“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抵达爱心小院2019年7月21日下午16:30,云帆支教队抵达爱心小院,回到“家”中。在云帆支教团抵达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大战场镇时,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已驱车前…… 云帆支教 青岛科技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爱心小院云帆支教团为

7月27日6:00,青岛科技大学化学院“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为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挂上了门帘。…… 朱敏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赴中卫市中宁县“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开展疫苗安

7月27日,由于长生药厂疫苗事件曝光,疫苗安全显得格外重要,因此云帆支教团开展了疫苗安全普及课课。…… 苗黎明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赴中卫市中宁县“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与学生心灵的交流

7月27日下午五点,在同学们放学后,支教队员徐浩对同学们布置了一篇关于支教老师来以后的感想作文。…… 徐浩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艺术的魅力——青岛科技大学云帆支教团带艺术进孩子的课间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早已经打成一片。在课间,支教团的成员们将自己准备的艺术以及孩子们学习的艺术在课间展示。……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学会珍惜与感恩——青岛科技大学云帆支教团组织学生帮助李文军倒垃圾

7月27日,正式支教的第六天,云帆支教团的队员们和爱心小院的孩子们已经打成一片。在放学之后,支教团的成员们组织学生帮助爱心小院院长李文军倒垃圾。…… 潘安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队员与学生

为了解决爱心小院学生们的疑惑,7月27日上午9:5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带队老师路燕以及云帆支教团队员们与学生们在大课间时与孩子们交流,解决他们的心理与学习问题。……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帮助李文军

7月27日下午4:00,“心系西部,筑梦中国”云帆支教团指导老师路燕、队长苗黎明带领全部支教队员积极主动的帮助爱心小院创始人李文军收枸杞干农活。…… 胡宇阳 青岛科技大学“心系西部,筑梦中国”赴中卫市中宁县云帆支教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扬帆逐梦 职通未来 文学院承办山东省高校师范类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聊城大学

为畅通企业招聘和学生求职通道,搭建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高效对接平台,促进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高质量就业,4月10日,山东省高…

文学院举办访企拓岗座谈会

4月10日,文学院邀请潍坊实验中学、东阿南湖行知学校、临朐新时代实验学校及济南天桥黄河双语实验学校负责老师到C210会议室举…

以声传薪火,破茧绽芳华 ——人文学院举办“传薪破茧 燃梦青春”主持人大赛

为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创意表达,展现人文学子的文化底蕴,3月30日下午,人文学院于人文艺术实践基地举行以“传薪破茧燃梦…

创新赋能,共启未来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三院联合举

为结合专业特色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提升学子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助力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3月31日晚,由人文社会…

人文学院举办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首期课程

为夯实学院学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学科基础,4月1日晚,人文学院于旗山校区文2-305教室举办首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朋辈辅导课程,…

最新发布

山东理工大学“新时代文明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完成了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
2020年8月12日,山东理工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新时代文明先锋队”暑期社会实践团完成了为期26天的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其横跨不同省市,分别到访了浙江杭州市、河北省辛集市、山东青岛市和聊城市、内蒙…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社会实践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懈的价值追求,充满着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彰显着人们的坚定信念,体现为人们的自觉行动。8月5日下午,扬帆领航理论宣讲团浦佳舟和孙丹同学在苏州市昆山乐康社区居委会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
湖北学子寻非遗,探泥人匠里“泥人胡”
为了进一步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更加深入探究在时代的变迁与改革下的非遗。7月17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小分队的两位队员,前往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大道解放公园内-泥人胡工作室探访了胡作林老师…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爱国抗疫 不忘初心
通过三个地点的参观浏览和对展馆内群众的调研问答,团队成员通过分析得出结果如下。1、群众更倾向于带领孩子老人参观博物馆,对于讲解员的需求很大。可以通过线上参观博物馆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获取文物信息…
十堰学子三下乡:拜访蔑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
7月18日,为弘扬非遗文化,了解蔑扎风筝工艺和非遗传承人的传承故事,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前往武汉市昙华林拜访了蔑扎风筝传承人陈士荣,并了解了蔑扎风筝的制作工艺和传承现状。民间艺术家陈士荣…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自古以来,“爱国”这个词就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古有宁死不屈的文天祥,今有科学先驱詹天佑等等,除了他们,其实还有许许多多知名或不知名的爱国实例,他们都体现了同一个词语——爱国。作为新一代的大…
传承非遗文化:以泥塑形,以心铸魂
近日,为了响应十九大“大力推动文化建设,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号召,来自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湖北武汉分队,于7月22日,来到武汉昙华林,开展“穿过文艺老街,寻根非遗遗迹”的活动,去探寻…
湖北学子三下乡:探究非遗泥塑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结果令人深思
泥塑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了,自新石器时代之后,中国泥塑艺术一直没有间断,发展到汉代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到了唐代,泥塑更是到达巅峰。8月16号,湖北汽车启为创新团队武汉分队以追寻古物遗迹,探究非遗文…
河南学子三下乡:探索省级非遗道口烧鸡的传承之路
作为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口烧鸡”这块金字招牌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奥秘,才能使其在各地口碑皆传7月2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团队河南分队来到了义兴张道口烧鸡有限公司并有幸拜访了道口烧鸡…
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2020年7月14日,实践团队成员在学校公教区进行商议了解相关背景信息,制定计划确定行程,通过多次商讨最终定下方案以及学习相关文件书籍了解疫情现况和山西发展。2020年7月21日,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位于汾河西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