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探访惠山泥人的前世今生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陈文宇

泥塑艺术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南方的无锡惠山泥塑享誉全国,并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无锡南下塘惠山泥人商铺中手艺人制作的泥人模型 余笑笑摄

近日,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探访惠山泥人的前世今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以实地走访、线上调查等方式对无锡惠山泥人历史与传承进行了调研与思考。

首先,团队成员实地走访了无锡博物馆泥塑专题展馆,与惠山泥人进行近距离接触。

走访中,团队成员了解到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已有相当高的技艺水平。在一些非遗纪录片如《无锡惠山泥人》《《非遗之旅》《留住手艺》中,就有详细的介绍。无锡地处江南大运河河畔,无锡惠山脚下的黑泥泥质细腻柔软,可塑性极佳,是捏塑泥人非常适宜的材料,相传已有400年的历史。

图为无锡博物馆泥塑专题展馆中“五虎将”泥人 余笑笑摄

惠山泥人的捏造十分神奇,泥塑人物个个表情生动,色彩鲜艳,姿态各异,栩栩如生,从小到大,从一个小娃娃到一百零八好汉都能塑造,工艺精巧的泥人为我们展现了历史人物的风采,人文景观的秀丽,让见到的人无一不称赞。

图为无锡博物馆泥塑专题展馆中泥人捏塑法 余笑笑摄

泥人泥塑的精巧需要手工艺者娴熟的捏塑手法,搓、揉、挑、捏、印、拍、剪、包、压、贴、镶、划、板、插丝、推、揩、糊,每一步的动作带着特定的手法轻重都塑造了形态各异,神色生动的人物。

有人以此为生,用自己捏泥人的手工艺赚钱谋生,同时,他们还在传扬着我们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人被精美的泥人所吸引也有人逐渐将它们遗忘。

传承惠山泥人,我们在行动

为了更好地传承惠山泥人,自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政府就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弘扬这项非遗文化。

图源微博 杨俊华拼贴

从线上新闻资讯可以看到,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免费开办讲学、泥人大师收徒弟、让小朋友参观体验等活动来宣传惠山泥人。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在越来越多年轻人沉迷时尚,如何让“老文化”焕发生机?这是一道难题,但无锡市政府给了我们一份模板——在小朋友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让他们从小就感受老文化的别样魅力;让老师掌握一些关于泥人的知识以便传授给学生……

我们要承认“老文化”发展的窘境,但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地寻求出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老文化”必将广受追捧。

受众·推广

无锡惠山泥人作为非遗文化,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在大力宣传、发展惠山泥人的同时也需要注意普通百姓对惠山泥人的评价。

大众点评上游客对惠山泥人·的评价 图源网络 杨俊华拼贴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到,给予五分好评大多数是因为泥人象征着吉祥与祝福,可以自己动手做泥人满足了好奇心,泥人充满了年轻时的回忆……而图二中给予差评也大多围绕着体验感差、服务态度恶劣、质量参差不齐等方面……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好评与差评,都提到了价格不便宜这一点。因此,实践团队成员认为可以针对这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以下是实践团队成员提出的几点建议:

1政府可以提供资金的扶持,先在无锡比较知名的几家泥人店铺开设专区,向游客展示泥人制作过程,给游客提供自己动手做泥人的机会。

2老板不应该把追逐利益当成唯一目标,不论是不是外国人、是不是本地人都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政府也应该加强监管,严厉打击高价售卖的行为。

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惠山泥人能得到更好的传承,并与各种文化交相辉映,向世界展现中国非遗文化的绚烂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09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愉快的一天支教

支教是一种无私奉献的行为,它使我有机会去远离熟悉的生活环境,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当地的孩子们一起度过宝贵的时光。这段经历带给我很多感悟和启示。首先,支教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美好的支教一天

今天是支教的第二十五天,今天没我的课,但是我还是很早就起来了,因为今天有四五年级的甲骨文汇报演出,第一节是班会课,不需要我去,所以我就洗了头,洗完头我就去学校了,先看了四五……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充实的支教一天

早上七点半,伴随着蝉鸣、小朋友们的嬉戏声、同伴们的洗漱声以及透过窗户倾洒下来的阳光,我从床上醒来,醒了之后立马的穿上衣服然后出去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吃了张煎饼又喝了杯牛奶就……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诚心诚意,育人育己

正心诚意,育人育己支教是一种特殊的经历,它不仅是对他人的奉献,更是对自己成长的一次洗礼。在我这一段时间的支教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了“正心诚意,育人育己”这句古训的真谛。首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了

星并不远,梦也不远。这句简洁而又深刻的话语,表达了一个美好的信念:只要我们有梦想,不论目标有多大,只要我们勇敢去追逐,就能够实现它。作为一名支教者,我深深体会到了这一点。支……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有爱的支教

今天睡得晚,不知道为啥失眠了,就是睡不着,看催眠视频也睡不着,过了好久差不多在两点多的时候才睡着,但是我起的还蛮早的,因为我今天上午满课,第一节去了四年级上课,因为快结束了……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惬意的支教生活

今天有事没课的一天,今天就赖了一会床,大概八点半的时候起来了,起来之后就洗漱了一番,洗完之后就去学校了,我先去了五年级,去听了传统文化的课,王老师讲的传统文化的课很丰富也很……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

追逐梦想,点亮未来在支教的日子里,我看到了许多孩子们如何努力追逐梦想,点亮自己的未来。这些孩子们来自不同的背景和环境,有些是贫困地区的孩子,有些则面临着社会问题和家庭困境。…… 付新冉 安阳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智技术赋能红色文旅,共赴发展新机遇

在数智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各地红色文旅与时俱进,借助数智技术助力红色文旅创新性发展。于都,作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承…

春节成功申遗,助力双创迸发“春”之力量

辞旧迎新踏春来,鞭炮齐响锣鼓鸣,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在华夏儿女中的心中有着独一无二的意蕴。2024年12月4日,…

践行非遗双创实践,点亮新春文化华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儿女不懈的…

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威海市生态环境局开展实地调研

2025年1月27日,为调查了解威海市医疗废弃物处理及构建数字化医废智慧监管平台情况,山东大学(威海)医废焕能调研团成员邵佳…

山东大学学生访谈覃刚医生,聚焦医疗废弃物处理实践调研

2025年2月8日,山东大学医废焕能调研团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展开调研。此次访谈围绕医疗废弃物处理展开,旨在助力相关…

最新发布

同呼吸,共命运,“千里心心相印,携手共度疫情”暑期疫情调研活动
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来袭,这场灾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挑战。但是在这危难关头,我们不惧挑战勇于面对,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管控措施,各地积极响应,成功阻止了新冠疫情的进一步扩散。一方有难,八方支…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身边的最美逆行者点赞!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为身边的最美逆行者点赞!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名学生组成青春抗“疫”采访小队,进行暑期社会实践。寻访身边的青年抗疫者,开展访谈,以线下采访的形式对身边的最美逆行者…
安徽工业大学:响应号召 积极抗洪
中国青年网通讯社7月30日六安电(通讯员杨臣豪)近日连续的暴雨天气导致六安市新安镇多处乡村被淹没,防汛形式严峻。我们积极关注洪灾的情况,在得知政府需要抗洪志愿者后,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有责任与担当,…
外院人海外抗疫故事
2020年一场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全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留学在外的师生而言,他们的抗疫故事也深深牵动着全国上下的心。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8级学生实践团队于暑假期间展开了外院人海外抗…
专注志愿服务,展现青年担当
2020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实践队员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结合专业知识开展了睡眠调查,医疗负担等实践活动。我们一起在梦银河里遨游为了响应全国政协委员严可仕“减轻贫困户医疗负担是健康扶贫…
放假不放学,南财外院学子变身幕后制作人
2020年7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口译项目小组围绕着两个中心主题下的五个衍生英语口译板块,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实现前期的短暂小完工。在六位成员的共同合作下,于线上顺利开展了英语口译MOOC课程学…
弘扬青春正能量,展现青年新作为——众植云播工作室爱心助农活动
21世纪,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食品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在人民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时,如何让自己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也成为了大众们的难题!据悉,“众植云播”工作室是一家响应乡村振兴…
探访非遗之乡,深入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
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全部是纯手工而成。花布上的图案一般都来自民间,传递了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质朴的审…
“众植云播”工作室走进松阳平田村,开展网红公益助农直播活动
为助力公益直播带货方式,推动松阳平田村当地的农产品销售,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当地文旅发展,开创产品销售新途径,拓宽松阳绿色生态产品销售渠道。近日,丽水学院的“众植云播”工作室走进松阳平田村,与当地…
大学生走进黄杨木雕文化,探索传承新方向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距今约900多年历史。黄杨木雕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