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大学生走进黄杨木雕文化,探索传承新方向

来源: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 作者:王娜娜

黄杨木雕是浙江地区的传统民间雕刻艺术之一,其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距今约900多年历史。黄杨木雕以黄杨木做雕刻材料,利用黄杨木的木质光洁、纹理细腻、色彩庄重的自然形态取材。2006年6月,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2018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

近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暑期实践调研团队通过前期发放问卷、线上采访、云参观黄杨木雕工作室的形式,走进非遗黄杨木雕文化,在现代化背景下,探索传承新方向。

据调查显示,多数人对黄杨木雕文化的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只是听说过,并没有深入了解;甚至有近32%的人对其毫无了解。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方面,大众也纷纷表示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对非遗的了解度和传承意识,融入现代化因素,让作品更加“年轻化”。

图为问卷调查结果 周欣枧/提供

面对黄杨木雕文化传承目前较严峻的情况,法语班周欣枧同学邀请到乐清市黄杨木雕协会会长进行线上采访。受家庭影响,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黄杨木雕并以此为职业,几十年如一日,郑会长在黄杨木雕的雕刻岗位上也坚守了32年,可见对传统的继承需要良好的引导。

在采访中,郑会长指出,目前黄杨木雕的从业人员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学习这门手艺、从事这一行业。同时,当地只有极少数职业中专学校开设相关班级。对此,郑会长建议多多宣传黄杨木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并且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黄杨木雕的传承与发展。毋庸置疑,这是黄杨木雕目前在传承道路上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碍,是其传承创新发展的正确方向。

图为郑会长和周欣枧同学线上采访 周欣枧/提供

此外,云参观黄杨木雕工作室,让成员们欣赏到了一件件活灵活现、制作精美的雕刻作品,“近距离”感受到黄杨木雕的美妙之处。

图为黄杨木雕工作室雕刻作品 周欣枧/提供

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妙雕刻作品,离不开工艺人的刻苦,更离不开他们的坚守,让这些珍贵的手艺得到流传。在杭州,有这样一群坚守者,他们热爱黄杨木雕,为其付出自己的心血和努力。构思草图、塑制泥稿、选用木料,操作粗坯、 镂雕实坯、精心修细、擦砂磨光、细刻发纹、打蜡上光、 配合脚盆等等等这十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艺人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黄杨木雕手工艺从技艺的操作层面转化成一种文化,这一文化是每一代匠人进行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积累和延续的结果,这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工匠精神。

目前,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冲击以及木雕人才的断层,使黄杨木雕的传承处于一个非常被动的状态。如何改变黄杨木雕的现状,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这不仅要依靠老一辈手艺人的技术传承和创新发展,还要借助于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其提供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良好的传承环境。推广传统雕刻、开设木雕课程、推广社会普及教育、注重产权保护,这些都是政府可以实施的积极举措。当今,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极其重视、举措力度巨大,这为黄杨木雕艺术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培养青年手艺人,传承非遗文化。相信黄杨木雕文化在优秀传承者以及相关政策的正确引导下,能够走入大众生活,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20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碧水出渠首,陶岔展风貌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7月12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开启了渠首陶岔之行。来到渠首,映入眼帘的是波光粼粼的丹江口水,库水碧波万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移民故事千家颂,移民精神万古春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淅川县邹庄村时说:“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都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 公共管理学院“北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南水北调大工程,移民精神铸丰碑 ——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南水北调淅川移民

饮水思源,前赴征程;波澜壮阔,气势恢宏。为深入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的伟大意义,体悟丹江口市两次搬迁共40万移民“忠诚担当,大爱报国”的南水北调移民精神,2023年7月9日,华北水利……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汉水丹心,最深移民情 ——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园”筑梦淅川实

“你们为了沿线的人民能够喝上好水,舍小家为大家,这是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沿线人民,全国人民应该感谢你们,吃水不忘掘井人,你们就是掘井人。”这是2021年5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 ——“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社会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渠首立陶岔,碧水绘宏图——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

1969年元月,南阳地区以“远景南水北调,近期引丹灌溉”为蓝图,动用7县10多万群众,展开了陶岔大会战。为更加深刻的领悟南水北调移民精神,感受陶岔大会战的壮烈场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徙南渡,心系家国”筑梦淅川实践队查看全文 >>

汤山景色多奇观,移民精神永传承——筑梦淅川实践队前往汤山湿地公园实地

烟波浩渺,一碧万顷,壮丽如画。“南水”来之不易,只为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为深入了解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伟大意义,感受无私奉献、敢于牺牲的移民精神,传承弘扬历代先贤治水精神、南水……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美丽乡村共建设 村村富裕齐并进

美丽乡村,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来,各乡镇以此为目标,拼力追赶。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是乡镇达成的标准,在实践队队员的调研中,也发现…… 裴良毓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湖南科技大学举行“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 引领春日青春热潮

3月29日晚,湖南科技大学田径场灯光璀璨、人潮涌动,由校团委主办、学生会承办的“夜雨樱曲·樱花音乐节”如期举办,吸引了大…

4.18公共管理学院团委青工部开展“童心依旧”活动

(通讯员:刘羿男王君青)4月18日下午,我校公共管理学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怡智家园,陪伴心智障儿童度过了一段充满欢笑与温暖…

经管院团委竞赛指导部举办“挑战杯”宣传动员大会

为提高学生的比赛参与度,激发学生创造灵感,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在博学楼b502举办了“挑战杯”宣传动员…

经管院成功举办2025年“挑战杯”专题讲座

为进一步激发我院学生对“挑战杯”竞赛的参与热情与创新活力,2024年12月7日,经济管理学院团委竞赛指导部特邀学院教授刘波老…

青春政好,与社同行:志愿服务暖人心

近日,“青春政好,与社同行”主题志愿活动在岳龙社区顺利开展。五名公共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走进社区,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与…

最新发布

放假不放学,南财外院学子变身幕后制作人
2020年7月22日,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英语口译项目小组围绕着两个中心主题下的五个衍生英语口译板块,在短短两周时间内实现前期的短暂小完工。在六位成员的共同合作下,于线上顺利开展了英语口译MOOC课程学…
弘扬青春正能量,展现青年新作为——众植云播工作室爱心助农活动
21世纪,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食品安全问题接踵而至。在人民温饱问题得以基本解决时,如何让自己吃得放心、吃得安心也成为了大众们的难题!据悉,“众植云播”工作室是一家响应乡村振兴…
探访非遗之乡,深入了解南通蓝印花布的发展
蓝印花布,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是中国传统的手工印染工艺品,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从纺纱、织布到印染全部是纯手工而成。花布上的图案一般都来自民间,传递了百姓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质朴的审…
“众植云播”工作室走进松阳平田村,开展网红公益助农直播活动
为助力公益直播带货方式,推动松阳平田村当地的农产品销售,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当地文旅发展,开创产品销售新途径,拓宽松阳绿色生态产品销售渠道。近日,丽水学院的“众植云播”工作室走进松阳平田村,与当地…
疫情是“危”是“机”,探语培类机构如何发展?
一场疫情来临的春节,成了教育培训行业“寒冬期”的开端。语言类培训机构遭受沉重打击,许多语言培训机构面临大量退费、招生数量大幅减少等问题。为了研究疫情下语言培训机构的发展现状,帮助其渡过难关。南…
安徽工业大学:行简单事 执大义在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7月25日电(通讯员王凡叶慧谢诗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暑期社会实践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大家在实践中了解社会,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为大家之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
安徽工业大学:快乐暑假 助力梦想
中国青年网通讯社7月26日合肥电(通讯员廖燕)这是人生中第一次辅导小朋友功课,对我而言意义非凡。以前总觉得做公益是一件神圣而美好的事情,然而,当亲身经历之后,才明白理解个中滋味。7月26日,我开始了为…
“三下乡实践”散是满天星——新冠记“疫”实践队调研日志(五)
“探寻鲁地情怀,记录抗疫风采”。7月25日至8月11日,历史文化学院新冠记“疫”社会实践小队在山东各地市深入展开抗疫调研,采用线上“云组队”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用自己的镜头和纸笔记录了疫情下的山东…
“三下乡实践”散是满天星——新冠记“疫”实践队调研日志(四)
“探寻鲁地情怀,记录抗疫风采”。7月25日至8月11日,历史文化学院新冠记“疫”社会实践小队在山东各地市深入展开抗疫调研,采用线上“云组队”与线下调研相结合的形式,用自己的镜头和纸笔记录了疫情下的山东…
红椒绿果助脱贫,山歌传情巧推普
8月29日,为积极响应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关于深入基层,推广国家通用语言,助力精准脱贫攻坚工作的号召,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推普脱贫攻坚”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贵州省铜仁市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