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游红旗渠故地,体悟红色精神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 作者:柴柏寒 马佳锐

位于林州市的红旗渠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堪称是一部人类与大自然搏斗的壮丽史诗。八月中旬,林州市骄阳似火,河南工业大学闪闪红星社会实践小队来到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纪念馆,学习红色精神,传承红色记忆,探寻红旗渠的建设历程和红旗渠精神的深刻内涵。

收集资料,确定实践方案

8月10日、11日。小队成员们首先通过网络了解红旗渠的相关背景及工程数据,多位队员各自收集资料并汇总总结,结合网络和相关书籍,对所得信息进行深入分析。据了解,勤劳勇敢的林州人民,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10万人苦干十个春秋,在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这被称为“人工天河”,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队员们无不感叹红旗渠工程之浩大,施工之艰难。

红旗渠承载着林州人民生活的希望,为深入了解红旗渠故事,小队成员们准备通过在红旗渠实地走访,采访相关工作人员了解背景故事。

关于红旗渠精神的内容,队员们也首先通过网络及书籍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央党史研究室出版的《党史》二卷将红旗渠精神概括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队员们计划亲眼目睹红旗渠在太行山腰劈山成渠的英姿,亲自踏勘红旗渠经过的涵洞,看看几十万林县人民是怎样用一双双粗糙的手和非常简陋的工具建造这一人工天河,就可以理解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了。

馆内参观,见证红旗渠故事

8月15日,队员们先是到达了红旗渠纪念馆所在地,印入眼帘的是像一条红飘带一样的纪念馆。

“一渠绕群山,精神动天下,”写在纪念馆前言处的第一句话就让队员们感受到一股蓬勃的气势。走进馆内看到一张张真实的黑白的照片记录了当时情景。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个个沙盘模型,以及部分当年修渠的工人们用过的提灯、垫肩,穿过的棉袄,全面回顾和展示了红旗渠精神的孕育、形成、发展过程。

“在红旗渠纪念馆内我们才能深刻了解到红旗渠修建的具体历程,了解到红旗渠给林州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多大的改变。”队员感概道。红旗渠是劳动人民勇搏自然,流血流汗的结晶,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重要财富,它值得被队员们及广大青年永远珍视。

“水缺贵如油,十年九不收;豪门逼租债,穷人日夜愁。”工作人员用一首民谣向我们介绍道红旗渠未建成时林州人民的生活图景更让队员们感到红旗渠在林州人民心中沉甸甸的份量。

馆内队员们也看到了上世纪70年代林州政府组织人民修建红旗渠的相关动员令,“引漳入林”四个大字尽管隔着久远的年代,队员们依然能感受到林州人民敢搏山河的气魄。

走过干渠,寻访红旗渠精神

8月16日,队员们绕过群山,走近红旗渠干渠。

据工作人员介绍,干渠整个行程近八公里,狭小的石头路,险峻的鹰嘴峰,小队成员在半途就已经汗如雨下,“天河风光”四个大字不仅是对太行山脉美景风光的描述,更包含了林县人民开山破土,引漳入林的美好精神。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跋涉,小队成员来到了目的地-青年洞,这座由郭沫若先生亲笔提名的地标让小队成员们久久注目。很难想象林县人民在当时的施工条件下究竟需要多大的气魄才能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那是千言万语都无法描述清楚的感情,是红旗渠精神最真实最动人的写照。

走访中,队员们发现一个俯身正在测距的人物雕塑,据了解,这是当年的一位修渠工程师,由于缺乏先进装备,工程师不得不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冒着生命危险,忍着疼痛,在一处处悬崖峭壁、激流险滩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小队成员也模仿雕塑的动作,体验施工者的视角。切身体会革命先辈的工作经历,体会红旗渠修建的过程和环境条件,让队员们对红旗渠和其所承载的红旗渠精神有更详细和深入的理解。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对于红旗渠的修建过程、感人故事及其承载的红旗渠精神有了深刻了解,回到校园后队员们组织宣传红旗渠故事,弘扬红旗渠精神,让更多人了解红色故事,培养爱党爱国精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3205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探八桂民风,传非遗文化——广西壮锦非遗文化考察实践总结

8月1日至2日,来自西北大学部分学院的共11名同学来到广西南宁开展了对非遗壮锦的一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尽管天气炎热,但同学们依旧准时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处集合,跟随着馆内讲…… 分岛 西北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游壮乡,感受非遗壮锦之美

文化并非一潭死水,唯有随时代潮流发展方可生生不息。对壮锦的调研延伸至榃僧村,这座看似不起眼的小村落却是示范性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村内至今还保留了比较完整的壮族民俗风情及…… 分岛 西北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寻访自治区博物馆,领略少数民族风采

得益于近年来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吁与对文化自信道路的坚定,作为唯一的少数民族著名织锦,壮锦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与保护。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里,壮锦得到有效保存。通过政府…… 分岛 西北大学法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曲园学子三下乡:青年心系桑梓地,暖冬助残献爱心

基层是社会之基,国家之本,唯有深入了解基层的实际需求,才能更好地为其发展贡献力量。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服务基层、关爱弱…

网络安全进校园,诈骗警钟响心间

为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全面提升公众网络安全意识。1月21日,湘潭大学2025“千人百地”返家乡网络安全科普实践团走进湖南省邵东…

岳塘便民市集“网络安全科普宣讲”活动成功开展

(指导老师:文磊,文学与新闻学院通讯员:罗天蓝)为提高社区群众网络安全意识,保护居民人身和财产安全,1月21日,湘潭大学…

曲师学子点亮服务之光,社区邻里共筑和谐之梦

曲师学子点亮服务之光,社区邻里共筑和谐之梦导语:近日,曲阜师范大学“承古韵遗风,启新程芳华”社会实践队走进社区,开展…

追寻历史遗迹,探索传统文脉

追寻历史遗迹,探索传统文脉中国青年网枣庄1月22日电枣庄市博物馆,宛如一颗镶嵌在鲁南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散发着历史的幽光和…

最新发布

周恩来在法兰西的留学岁月
八月初,来自南京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学生探访周恩来总理的法兰西留学之旅。暑假期间,南财外院的几名大学生在家中打开电视,观看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该剧主要讲述20世纪初,一群热血青年,踏上了…
读《理想国》前三卷有感
如今我们时常会听到正义一词,从小到大也一直被教育要做个正义善良的人,很多人也曾为正义高歌,海伦凯特就曾说“乌云遮不住太阳,邪恶终会被打倒,真正的胜利永远属于正义。”,培根也曾为正义立言“哪里有…
“公”创文明,“筷”乐你我
疫情使文明餐桌一度成为热点话题,全国各地都相继推出了相应政策。来自大连理工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雕塑、传媒、食品专业的六名同学组成“倡导公勺公筷”实践团,通过本次实践,在了解大连文明餐桌建设…
以“信仰”之名 砥砺前行 ——信仰实践队赴河源开展暑期社会实践记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生通过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伟大实践…
探访红色遗址,讲好红色故事
2021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了铭记党的光荣历史,宣扬党的伟大精神,普及党的相关知识,继承和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和爱党热情。2020年8月25日,汉江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
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
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精神文明城市。7月15日至7月31日山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学生郭笑龙来到了长治市潞州区太西街道社区,以“创建文明城市,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开始了社会实践活动。创…
民法典之抗辩与抗辩权
中国青年网宜昌9月7日电(通讯员汪俊杰)对于抗辩与抗辩权,学理上进行了区分,民法典第七百零一条、第七百零二条采纳了学理上的通说。担保法第二十条中仅规定了保证人“享有债务人的抗辩权”,但是在债权人…
云上相遇,感悟成长
暑月蝉鸣,风华正茂。在这个特殊的防疫时期,我凭着一腔热血选择加入到“文化速递”三下乡实践团队中。如果要问我为什么选择加入,其实只有一个原因,便是心之所向。作为刚刚步入大学生活的大一新生,我有太…
推普脱贫,以青春之笔书写夏日诗篇
青春无问西东,岁月自成芳华,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如今的华夏风鹏正举,作为青年的我们不是畸人更不是愚人,理应用青春之笔书写新诗篇。当推普与脱贫碰撞产生火花,点燃这个夏天,我的“梦”开…
三下乡:在前行的路上种些花
我们总爱将人生比作一条长长的道路,生命中遇到顺境的时候,我们总爱说前进的道路一片光明,生命中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又总是将挫折比作道路上的荆棘。但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人生都是一直向前的,在这条名…